无锡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无锡市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 “一当好,三争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要求,积极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速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构筑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明显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9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770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739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2%,消费品价格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6%。

就业和再就业扎实推进。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0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7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53万人,净增就业9.23万人,各类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6.61万人,帮助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8%,比上年末下降了0.0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稳步壮大。全市民营经济延续上年的良好发展态势,总量继续扩张,规模继续壮大,效益提升,活力增强。全市民营企业8.94万家,比上年净增7000家,从业人员141.77万人,注册资金18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4.0%。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5.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523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上缴税金20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75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认真落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加上有利的气候条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持良好势头。全年粮食总产量77.83万吨,比上年增长3.8%。油料总产量2.92万吨,其中油菜籽2.81万吨,分别下降15.1%和16.8%;蚕茧总产量394吨,比上年下降11.3%;茶叶总产量5929吨,比上年增长23.5%;水果总产量106762吨,比上年增长29.8%。

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19.0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9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为17.1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62千公顷。蔬菜面积34.1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18千公顷。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42981吨,比上年下降2.4%,其中猪牛羊肉93351吨,比上年下降1.1%;禽蛋总产量24646吨,比上年下降7.9%。奶牛存栏2.59万头,比上年增长2.8%。全年水产品产量13.13万吨,比上年增长8.6%。

经济强镇培育再见成效。列入培育对象的58个经济强镇实现工商两业销售收入7547.3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6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商业企业销售收入19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43.3%。澄江、华士两镇工商两业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周庄镇超过500亿元,官林镇接近400亿元,新桥镇、夏港镇、洛社镇、钱桥镇、申港镇、玉祁镇等6个镇实现超两百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的推进。科学制定现代农村规划。加快实施农村“三个集中”,并入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的自然村721个。加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建成“四有”示范合作经济组织206个。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和产业化发展,全市累计建成有规模、有特色、有水平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或观光园区10个。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纯农民参加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达到87.7%。着力造就现代新型农民,全市青壮年农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比例达到76.4%。大力推进农村造林绿化,全市完成乡村道路建成林荫道比例达64.2%。大力帮扶农村困难家庭。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达到78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6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70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20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4.3%;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增加值5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7%;三资企业实现增加值59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7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87.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2006年全市统计的249只主要工业产品中,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78只,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71.5%,产量增幅超过15%的有102只,占41.0%。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06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8%;产品销售率98.0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15.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利润351.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4%;亏损企业亏损面12.4%,下降1.3个百分点;亏损额24.56亿元,比上年下降16.5%。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00.68%,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7.0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8.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实现利润8.6亿元,税金总额11.3亿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866.7万平方米,比上年略有增长。1个建设工程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18个建设工程项目获江苏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79个建设工程项目获无锡市优质工程“太湖杯奖”。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速平稳结构优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41.94亿元,比上年下降0.5%。从项目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和设备工器具购置投入较多,分别为705.68亿元和489.16亿元。分产业投向:第一产业投资1.2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813.40亿元,第三产业投资660.31亿元。分注册类型:国有经济投资215.73亿元,三资经济投资333.27亿元,其他经济投资925.94亿元。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60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6.2%;新增固定资产617.1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