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私营个体经济 私营个体经济稳步壮大。全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私营个体企业20.74万户,从业人员110.99万人,注册资金1150.84亿元,分别增长21.0%、28.2%和30.2%。私营个体企业实现增加值1210.3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3.2%,完成工业总产值3602.18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55亿元,上缴税金108.04亿元。私营个体固定资产投入495.91亿元,增长40.8%。 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222.39亿元,增长22.1%;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183.41亿元,增长21.0%。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1140.37亿元,增长14.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0.15亿元,增长21.5%。贷款中,短期贷款1302.24亿元,增长12.1%;中长期贷款526.61亿元,增长23.9%,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76.50亿元,增长16.1%。全年银行现金收入7863.17亿元,增长16.5%;现金支出7984.22亿元,增长16.6%;全年现金净投放121.05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趋缓。全年保费收入57.62亿元,下降3.8%,其中财产险收入14.71亿元,增长12.1%;人寿险收入42.92亿元,下降8.2%。保险赔款支出9.27亿元,增长8.2%。保险给付支出6.89亿元,下降23.1%。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平稳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16.0%。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6.79亿元,增长16.0%,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853.09万平方米,增长19.7%,竣工面积569.53万平方米,增长17.8%。房地产业发展健康,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29.03亿元,增长24.2%。 旅游业 设施更加完善,旅游人数和收入双双增长。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游客65.87万人次,增长22.1%;接待国内旅游者2637.5万人次,增长19.8%。旅游总收入达301.6亿元,增长31.3%,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3亿美元。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6个,国家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6家,2A级景区8家。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7家。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速平稳,投资结构优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5.09亿元,增长19.8%。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10.52亿元,增长22.2%。从项目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和设备工器具购置投入较多,分别为655.81亿元和432.69亿元。分产业投向:第一产业投资2.4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791.0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541.62亿元。分注册类型:国有经济投资194.78亿元,三资经济投资296.68亿元,其他经济投资843.62亿元。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4.12亿元,增长0.1%。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投产375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8.1%;新增固定资产985.2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3.8%。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扬。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0,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6%,消费品价格上涨2.1%。在居民消费价格所统计的八大类中,价格水平上升的有七类,分别是食品类(上涨3.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9%)、衣着类(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6.9%);下降的是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2%)。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势平稳,价格总水平为101.9,比上年上涨1.9%。从调查资料显示,我市轻、重工业产品价格与生产和生活资料产品价格呈现平稳上升态势,其中轻、重工业产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0.8%、3.1%,生产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的产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2.0%、1.1%。在统计的33个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呈现上涨态势,占全部行业总数的72.7%,上涨面比上年降低3.1个百分点。五大热门行业的产品价格涨幅都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石油化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7.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5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下降3.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5.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0.2个百分点。 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科技力量增强。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63万人。全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国家、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7家,市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0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20家,累计759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9.41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35%,比上年提高3.04个百分点。全市累计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1家。 专利申请量持续攀升。知识产权万人培训计划全面推进,受训人员达到4600多人次;全市专利申请量达5621件,首次列江苏省第二位,同比增长71.4%,授权量达到2095件,同比增长52.8%。 科技创新成绩显著。无锡跻身“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行列,无锡国际科技合作园被列为江苏唯一的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和江苏唯一的省级知识产权园。2005年无锡市十二项科技指标列全省第一:国家、省科技计划经费1.85亿元,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0项,国家创新基金经费2035万元,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1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国家863计划经费到位数3796万元,科技进步环境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指标,省科技计划项目155项和省科技计划经费13509万元,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费到位1亿元,省火炬计划项目89项,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08家,新增“双密”企业11家。 教育事业 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44所,在校学生82.28万人,增加2.2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97万人,增加1.8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7.93万人,增加1.55万人;技工学校3.84万人,增加0.65万人;职业中学1.96万人,增加0.05万人;普通中学28.68万人,减少1.34万人;小学31.77万人,减少0.5万人。小学和初中的普及率均达100%,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2%以上;盲聋弱智儿童入学率为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86%;高考万人本科进线人数19.7人/万,高考录取率达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42%。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100%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年内全市共新建校园网39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校通”工程达标率85%,高中阶段学校“校园网”建有率达95%,全市新增计算机8300多台,生机比例达到10∶1。积极建设、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年内全市分别新增省实验幼儿园13所、省实验小学12所、市实验小学18所、省示范初中13所、省二星级高中4所、三星级高中4所、四星级高中1所,另有15所幼儿园、12所小学、19所初中和3所高中分别接受了省级实验幼儿园、小学、示范初中以及省三星级、四星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积极推进、落实职业教育倍增计划,职业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超过5.15万人,比上年增长33%;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13.7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增长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