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体育事业:全民健身运动取得新成绩。年内成功举办了无锡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组织了“奔向21世纪”元旦健身长跑活动。无锡籍运动员顾俊在27届奥运会上获得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姚娟在11届残奥会上获得女子标枪冠军。在省青少年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68枚、总分1797.5分,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位,有3人4次破4项青少年举重、游泳记录。年内培养了15名一级运动员;有15人达到一级裁判员标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面达100%,达标率为97.31%,优秀率18.64%。市射击场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全国重点射击学校”;体育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首批命名为“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四、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和加强项目资金综合协调管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国有经济投资83.44亿元,增长8.9%;集体经济投资122.58亿元,增长15.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81.12亿元,增长27.1%;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62.96亿元,增长8.7%。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52.88亿元,增长11.7%;更新改造投资31.52亿元,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44.67亿元,增长6.2%。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5.36亿元,增长7.7%,其中工业性投入160.5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1.85亿元,增长21.7%。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9.3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4.1%。其中,交通运输通信投资50.17亿元,公用事业投资60.5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270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7.5%;新增固定资产103.3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8.1%。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建设现代文明城市、营造一流人居环境为目标,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制定加强15个重点地区规划管理的规定,实施部分乡镇和行政村的撤并,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达101.5平方公里。城市路网建设步伐加快,新长铁路无锡段建设进展顺利,锡宜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宁杭、沿江高速公路无锡段前期准备加紧进行。运河东路、永丰路、学前路、健康路、新生路和利民桥等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全年新增道路面积27.14万平方米,道路总面积达1089.89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长度8.9公里,道路总长度达1192公里;新增人行道面积7.37万平方米,人行道总面积达142.3万平方米。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能力增强。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运行车辆995辆,运营线路达65条,其中无人售票线路42条;乘客人数达到1951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410万人次,平均每日运客53.4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9.35万人次,是“九五”时期乘客人数最多的一年。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基本满足了市民要求公交进新村、连商场、串景点的愿望,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2000年私家车发展迅猛,年末全市拥有私家车1.96万辆,比上年增加一倍多。 电力建设:城乡电网改造步伐加快。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37.9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工业用电量首次突破100亿千瓦时,达106.4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5.2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3%。年内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投资8.31亿元,累计完成15.5亿元。年内改造低压配电区(村)1972个,新建变电所10座,改建扩建变电所13座,新增主变容量75.54万千伏安。年末全市拥有35千伏以上变电所152座,主变总容量达980.5万千伏安,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自来水:年内续建了贡湖自来水水源厂,实施了“两市供水”工程,自来水供水区域延伸扩展。全年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109.6万吨,供水总量达24872万吨,其中生产用水8519万吨,生活用水10970万吨。 燃气:年末城市管道煤气家庭用户发展到11.07万户,液化气用户为26.03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0.59万户和0.53万户,居民燃气化率由上年的91.6%上升到93.5%。 绿化:大力加强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内新增公共绿地56.33公顷,年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792.13公顷,园林绿地面积3566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55.13和20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7.58平方米提高到7.9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5.67%。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长效管理,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进展,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年内扩大了市区污水截流区域,完成了市区吴桥东路等6条道路污水管的铺设和两侧主要污染单位的管道连接。加大了机动车辆排气污染的监督管理力度,对3517辆超标排放机动车强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全市91家大气污染企业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小于100。全市建立各级环境监测站9个,烟尘控制区63个,面积209.2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63个,面积162.03平方公里。市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二氧化硫为0.057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浓度为0.032毫克/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为0.171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6.3%,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87%。 五、人民生活 人口: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34.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3.45万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2.2%。人口出生率9.43‰,人口死亡率7.4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3‰。人均期望寿命达75.64岁。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先进水平,计划生育率达99%。 就业: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59.3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1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32.09万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8.61万人,比上年分别下降9.6%和21.5%,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18.60万人,比上年增长9.3%。城乡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增长较快,年末达45.94万人,比上年增加1.51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进展,全市下岗职工出中心1.32万人,出中心率48.01%。全市尚有下岗人员1.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8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24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8%。 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983元,比上年增长11.8%。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3元,比上年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5262元,比上年增长2.5%。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2763元,比上年增加51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