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无锡市统计局

无锡市统计局

2001年3月9日

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把握国际经济环境比较有利和国内经济出现重要转机的新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自加压力,富而思进,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完成了“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2000年,全市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规模跃上新台阶,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1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83.06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468.93亿元,增长1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680元,比上年增长10.8%,按现行汇率折算达3347美元。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结构比例,由上年的4.2:57.6:38.2调整为4.1:56.9:39.0。经济的繁荣为财政收入提供了丰富财源。2000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12.06亿元,比上年净增24.22亿元,增长27.57%,是近年来增量最多、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8.79亿元,增长35.6%。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3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全市各级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的中心工作来抓,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发展。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由于粮食播种面积的调减,粮食生产总量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27.03万吨,比上年下降12.3%。油料总产量5.91万吨,其中油菜籽5.8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2.8%和43%;蚕茧总产量1115吨,下降8.4%;茶叶总产量4898吨,增长21.7%;水果总产量27199吨,增长10.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形成特色乡镇35个、专业村121个,区域经济特色优势和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经营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

林业、牧业、渔业生产持续增长。造林面积继续增加。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3.13万吨,比上年增长9.4%,其中猪牛羊肉9.34万吨,增长3.8%;禽蛋总产量2.50万吨,增长8.2%。全年水产品产量10.25万吨,增长12.8%;其中淡水产品人工养殖9.34万吨,占水产品产量的91.12%。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全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8.2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加3.26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33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4.96万千瓦。农村用电量68.4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9%。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批水利工程如期完成,全市防洪堤总长度达2708公里,防洪抗灾能力提高。

乡镇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和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251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96%提高到96.4%。

工业: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2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11.86亿元,增长13.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91.10亿元,增长12.6%,是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集体企业增加值113.21亿元,增长12.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72.28亿元,增长15.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06.11亿元,增长13.9%。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158.01亿元,增长9.2%;重工业增加值253.85亿元,增长16%。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53.54亿元,增长1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79.07亿元,增长16.3%。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工业五大支柱行业完成总产值81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45.8%;全年开发新产品1743项,实现新产品产值21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2.1%。

工业产品整体竞争能力有所增强。在列入统计的31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87种,增幅在50%以上的产品有35种,其中液晶显示器增长82.9%,电话单机增长78.8%,通讯电缆增长74%,集成电路增长70.3%等;增幅在20%以上产品有95种,其中制冷空调设备增长40.1%,环氧树脂增长39.2%,供热量增长31.8%,改装汽车增长28.9%,电力电缆增长25.7%等;增幅在10%以上的产品有150种,其中计算机硬盘驱动器增长18.6%,油泵油嘴增长15.5%,纱增长15.1%等。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产销衔接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产品销售率为97.1%,提高0.01个百分点;年末工业产成品库存120.39亿元,增长8.9%;亏损企业亏损额16.09亿元,比上年下降14.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06亿元,下降27.4%,大中型企业8.44亿元,下降0.33%;年末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7.7%,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4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国有企业增长50.6%,大中型企业增长18.4%;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4.27,比上年上升9.9个点。

建筑业:全市建筑行业继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3.75亿元,增长9.2%。全员劳动生产率77760元/人,增长35.1%。全年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104万平方米,增长9.5%;房屋竣工面积687.87万平方米,增长17.2%。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有15家建筑业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施工工程交验合格率100%,优良品率40.5%。由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公司承建的上海华虹NEC(909)工程、无锡王兴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奉贤邮电大厦工程首次荣获全国“鲁班”奖。有6项工程获江苏省“扬子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