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南京市统计局

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依然存在。市区零售额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1.9%。县的零售额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县以下零售额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6%和8.5%。

物价总水平持续走低。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97.1%和98.6%,均为负增长。在居民消费价格中,我市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交通和通讯工具类、文娱用耐用消费品类的指数分别比上年下降4.3%、2.1%、2.0%、11.3%、9.5%,影响总指数下降3个百分点。但随着医疗、住房、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服务性收费标准的提高,医疗保健类、居住类、报纸杂志类、服务项目类的指数呈上升之势,升幅分别为1.2%、5.6%、26.1%、6.7%,带动总指数上升1.6个百分点,成为阻止物价指数进一步下滑的主要因素。

七、对外经济

全市在严峻的国际经贸形势下取得较好成绩。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6.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7%,其中:进口总额为15.44亿美元,增长79.1%;出口总额为1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5.1%。进、出口额分别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22%和42.78%,继续呈现逆差的格局。“三资”企业出口创汇增幅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99年全市“三资”企业实际出口创汇额达5.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4%,占全市出口额比重达48.9%。;

实际利用外资继续稳定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8.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直接利用外资7.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新签外商投资合同数335个,项目平均规模达225万美元。年内新增投产开业的三资企业146个,全市累计开业投产的“三资”企业已达2891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继续快速发展。新签承包劳务合同额和实际完成营业额均首次突破1亿美元,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4%;实际完成营业额达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1%。在外劳务人数6016人,增长14.2%。

八、旅游业

旅游业再创佳绩。我市在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的鼓舞下,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强化旅游市场的管理和旅游产品的促销,并成功地举办了“国际梅花节”、“金陵游”等活动。全年来宁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游客达1377.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海外旅游者37.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1%。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3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国际旅游创汇约2.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旅游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分别为1:6.49和1:2.97,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全市已拥有旅游涉外宾馆饭店12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4家;现有旅行社170家,其中涉外旅行社28家;旅游定点单位45家。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情况良好。全市在第三产业的支撑和工业利税完成较好的情况下,全年完成各项税收157.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财政收入达128.49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43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1.8%。

金融形势平稳。199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714.25亿元,比年初增长11.1%,其中储蓄存款568.05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482.04亿元,比年初增长16.4%。

保险业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势头。全年商业性保险保费收入达25.51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8.29亿元,较上年增长68.5%,占全市保费收入的71.7%;非人身险保费收入7.22亿元,比上年增长3.1%,占全市保费收入的28.3%。保险赔款支出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非人身险全年赔款支出达2.89亿元,占全市保险赔款支出的90.3%。

十、城市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第二轮三年城市建设目标第一年的任务圆满完成。全市共新建、改建道路长度近50公里,新增道路面积达9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8.3平方米。

在城市道路方面。新庄立交一期、汉中门和水西门等交通环境综合改造工程,以及江北大道二期、惠民大道一期、集庆路西延,瑞金路、312国道改造二期、正洪街中心广场和察哈尔路--福建路--钟阜路拓宽改造等重点道路工程先后竣工。

在对外交通方面。完成禄口国际机场扩建一期工程,南京港新客运站投入使用,宁马、宁高和雍六等一批高速公路均达到优良等级;南京长江二桥及其配套交通道路设施和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建设均进展顺利。

在城市环境方面。建成水西门和湖滨公园广场,中山北路、太平南路和鼓楼广场等全面推行城市道路标准化美化工程,南京最大的正洪街地下人防工程竣工,江湖堤达标工程和城市防洪工程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完成,解决城区暴雨淹水问题的城市排水和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启动,供电、电信和江湖永久性堤防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结合创建国家卫生、文明城市和迎接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检查,全面完成动物园搬迁、鸟类生态园建设,江堤和绕城公路两侧绿化带等环境建设。全市新增公共绿地面积近625公顷,园林绿化覆盖面积达1022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年内城市空气污染物指数平均为75,空气质量总体处于良好状态。

在公用事业方面。完成大厂饮用水源改造工程,日产自来水90万立方米的城北水厂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近40公里;基本建成了小天堂15万立方米气柜工程和日产管道煤气50万立方米的新气源厂,新建和改造供气管网40多公里,用户可由20多万户增加到40多万户;完成新增公交车400辆的目标。稳步推进电网建设“金龙计划”,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年度任务,全市供电保障能力增强。同时,我国首座城市环保示范电厂(下关发电厂)正式投产。

十一、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教兴市”战略继续得到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加大,科技三项费用增长30%,使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和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我市连续第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20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0项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展顺利。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29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20%,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医药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近170亿元,比上年增长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