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涉外旅游业 1996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外贸出口在经营难度明显加大,全国出口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了基本平稳的态势。全年按海关收发地统计,进出口总额4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进口到货17.6亿美元,增长14.1%;出口22.7亿美元,下降1.1%。1996年,随着开业投产三资企业的不断增加,全市三资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市管三资企业实际出口3.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1%,超额完成计划目标,成为出口创汇的生力军。 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1996年,我市加大引资力度、广开招商渠道,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南京地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5.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3%。年内新批452个三资项目,项目平均规模达232.7万美元,其中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0个。1996年,我市大项目数量虽然略有减少,但项目的技术含量有所提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机械、电子、石化等大中型项目有所增加,资金密集型项目的比重比上年明显上升。到年末,全市开业投产的三资企业已达2390家,其中年内新开业的达264家。对外经济合作平稳运行。全年南京地区对外承包劳务实际完成营业额215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9%。 开发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开发区三大开发区发展进一步加快,正成为全市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 全年我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24.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其中宾馆、饭店接待过夜海外旅游者22.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7%;旅游外汇收入93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海外旅游者平均在宁逗留天数达2.37天。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1996年,全市财政收支情况基本正常。全年财政收入达78.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16亿元,增长22.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为40.40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9%。 金融形势平稳。年内国家虽然先后取消了保值储蓄、二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但存款继续呈现稳步上升之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32.84亿元,比年初增加210.5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59亿元,比年初增加90.76亿元。同时,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机制正不断向市场经济规则靠拢,资金在保证国家重点项目需要的基础上,向有市场、有潜力、有效益,还贷能力强的企业倾斜,到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576.67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20.54亿元。 保险业发展加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南京分公司完成了人寿险和财产险的分业经营,新成立了天安保险公司。目前我市商业保险公司已达8家。全年商业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59.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达6.11亿元,增长23.7%;人寿险保费收入4.24亿元,增长169.8%。全年保险赔款支出2.57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八、城市建设 1996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奋力拼搏、艰苦奋战,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一年初见成效”的各项目标。 公路、道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公路方面,年内沪宁高速公路全线竣工通车,宁连、宁通等高等级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使我市真正成为贯通苏南、苏北向省外延伸的辐射点;此外绕城公路二期工程、新机场高速公路、城北铁路环线工程在年内也相继竣工通车。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竣工通车了沪宁高速公路连接线、龙蟠路隧道、虎踞南路等一大批城市交通道路新建、扩建、改建工程。 水电气发展加快。年内大厂、浦口水厂改扩建工程竣工,完成了新机场供水工程,改造了夫子庙地区、热河南路、归云堂、太平门等地区管网,改善了供水紧张状况。“金龙”计划进展顺利,完成了新建和改造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8个,建成35千伏输变电工程2个,年内还对10千伏配电网络和低压网络进行了大面积改造,电力供求矛盾得到初步缓解。在供气方面,煤制气厂2台机炉建设项目和南京第二钢铁厂焦炉改造工程竣工,增强了供气能力,居民用气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年末,全市实有运营公共汽车2158辆,运送乘客38500万人次,其中年内新增无人售票车215辆。 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年内鼓楼市民广场竣工落成,绕城公路绿化带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还建成了一批小游园、绿地和广场。各大旅游景点也在以发展大旅游为契机,加大投入,开始了新一轮景点建设。同时,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取得新的成绩,市容卫生长效管理也正在向纵深发展。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1996年,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为经济服务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年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所加快,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工程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份额进一步增大;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十大科技兴农示范工程全面展开,推动了农业整体经济的发展;科技在其它社会事业中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时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所加强,转化率明显提高。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30所,在校学生10.22万人。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国家教委验收中得到好评,并重新制定了新的义务教育标准,学校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比原有标准有所提高。年末,全市拥有普通中学325所,在校学生22.90万人;拥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53所,在校学生6.36万人;拥有小学1541所,在校学生44.33万人;幼儿园746所,在园儿童13.97万人。成人教育发展迅速。年内参加大专及大专以上层次教育的9.36万人、毕业1.55万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达10.69万人、毕业0.27万人。加强了城镇转岗、下岗人员培训以及广大市民的计算机、外语培训,全市职工培训量达27.65万人次。农村参加各类文化、实用技术培训31万人次,其中扫除文盲约302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