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业 2007年全区房地产企业共完成开发投资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5%,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9.4%,是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年各类商品房累计销售均价9477元/平方米(不含配套商品房),其中,别墅15290元/平方米;普通住宅6422元/平方米;办公用房11189元/平方米。 二、改革发展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继续优化,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在全区税收中,内资企业完成税收占总量的69%,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占55.6%;港澳台投资企业占6.3%;外商投资企业占22.9%。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内资企业完成投资占70.9%,其中私营企业完成投资占29.3%;外资企业完成投资占29.1%。 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集体企业完成产值占总产值的6.9%,三资企业占59.1%,私营企业占34%。 政府公共服务 年末,区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受理事项7.2万件,比上年下降15.7%;办结项目6.9万件,比上年下降15.7%;接待人次9.6万人,下降3.4%;提前办结率99.4%,上升0.7个百分点,办结率99.9%。行政投诉中心共收到投诉件736件,已办结706件,确认为属实和部分属实的有536件,共督查、督办投诉件230件。 全年各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单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87条,依申请公开信息935条。“上海青浦”主网站发布各类信息近6300万条,总点击数9822.1万次。顺利开通了网上访谈栏目,区政府领导4次与市民在线交流。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综合管理系统共录入信息43万余条。 社会信息化 “万户家庭网上行”活动向农村覆盖,年内完成培训5258人。完成了20个村的村民信息化活动室建设。申领社保卡13567张,累计申领13927张。完成1至9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卡申领和发放35452张。高一新生学籍卡申领发放2432张。临时居住证完成申领322068张。完成70周岁以上市民社保卡红卡申领1723张,附卡申领1589张,确保了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家校互动”实事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项目、来沪人员管理系统、区违法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公共GIS系统等开始应用。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系统等启动建设。“万户企业网上行”全年共签约企业1100家。 对外经济 坚持实施“四个聚焦”(聚焦日欧美企业、聚焦世界500强成员企业、聚焦世界级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聚焦实业型民营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取得成效。全年新批准外资项目82个,增资项目83家,合同外资5.2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4.7%。其中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合同外资3.3亿美元,占总合同外资额62.9%;日、欧、美企业33家,占总合同外资额53.8%。支柱产业企业23家,占总合同外资额24.4%。全年实到外资4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34.1%。 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全区累计利用合同外资47.4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2.9亿美元。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海关统计,截止至11月底,全区有进出口业务企业1107户,实现进出口额8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出口额51.2亿美元,增长30.1%。进口额36.6亿美元,增长35.1%。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22.5亿美元,增68.4%)、日本(16.9亿美元,增5.4%)和欧盟(11.8亿美元,增43.8%),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8.4%。 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质量提升,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突出。年末全区注册私营企业47985户,比上年末下降10.3%。私营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95.4亿元,比上年增长9%;私营企业完成税收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占全区税收总量的53.8%。 旅游产业 围绕我区自有优势,加快旅游业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21.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旅游接待量3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 青浦工业园区 青浦工业园区集中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经济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完成工业总产值395.9亿元,比上年增长30.4%,高于全区平均增幅14.6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总产值34.1%,比重比又上年上升了6.5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产值”企业99户,年实现产值299.3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75.6%。实现税收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至年末,青浦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9户。已有21户世界500强和50户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园区。 青浦现代农业园区 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注重培养和壮大园区特色产业。引进“一目惚”、“越光”等日本优质稻米品种,繁育青角薄稻系列“老来青”,开发特色稻“早香301”并进行了市场营销的尝试。进行稻蛙生态种养试验获得成功。水稻产量360公斤/亩,虎纹蛙产量240公斤/亩。 年末已有上海艾夫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方晟园林有限公司等26家实业型企业落户园区,19户企业进入产出期,亩均产值达6900元。园区全年完成税收近1亿元。 公务车辆改革 2007年,首次对全区1816辆公务用车实行了车改。初步测算每年节约财政支出4000多万元。 三、城镇建设和管理 新城区建设 新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年内投入8亿元用于公共绿地、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收购储备土地1351亩。毓秀学校、图书馆项目如期竣工交付使用,南菁园、淀浦河城区景观河道按时开工建设。相继实施了青淀路、华科路延伸、东区规划一路、二路等5条市政路道建设,完成了2.3公里的供电、电信及有线电视线路的配套,铺设煤气、污水及自来水管线约3.5公里,城市道路、管线基础框架得到有效延伸。 实事工程和重大项目 2007年完成区政府实事工程10项,投入资金约1.1亿元。 ——新增就业岗位31048个,完成目标的116.7%; ——完成城镇旧住房平改坡改造11.7万平方米; ——建成镇级燃气服务点5个,老城区低压燃气管道改建二期工程(燃气)完成改建18公里; ——建成6个标准化菜场; ——建成4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