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卫生:卫生事业继续得到加强,以“比较低廉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区域卫生管理,南北两个医疗中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全区拥有医疗机构27个,职工4294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303人,全年门、急诊166.5万人次,住院病人4.7万人次,病床使用率96.6%。全区有26.6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投保率79.4%,名列上海市郊前茅。 体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2002年全民健身活动周,全年共新建1个大型公共健身苑和28个公共健身点。2002年,组队参加十二届市运会成绩显著,我区运动健儿获得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5枚。区举办运动会40场次,参加2万人次。中小学体育达标92.3%,良好率32.5%,优秀率6.6%。 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2年末,全区常住总人口52.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5‰。其中非农人口20.3万人,农业人口32.6万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6.5万人,女性人口26.4万人。全区总户数17.3万户,户均3.06人,全区常住人口出生率6.65‰,计划生育率98.69%。全区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重视和加强再就业工程,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内净增4380个就业岗位和区政府提出的解决8000个非农就业的任务,全年共新开发“4050”项目17个,解决“4050”就业对象525名。全区城镇职工年平均收入18500元,比上年增长8.0%;农民人均收入4832元,比上年增长9.5%。年末居民储蓄存款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率93.18%。我区加强了助残、助困工作,全年发放各类残疾人扶助金262.7万元,助困助学助医达5086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建设 200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加大,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城乡设施建设配套。 固定资产:2002年,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比上年增长51.1%,其中乡镇街道完成27.1亿元,比上年增长59.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7.9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其中工业性投入27.9亿元,比上年增长52.6%;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比上年增长53.8%,其中商品房投资额5.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全年共施工679个项目,已建成542个项目,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9.0亿元。 城乡建设:年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紧了实事项目的落实和进展。2002年,基础设施投入7.7亿元,比上年增长94%。完成实事重大项目34个,莘奉金高速公路、同三高速港新段、申甬北路、朱吕公路一期、新松金公路一期、金山大道向西延伸、庄胡公路均已竣工通车,还拓宽了亭枫公路部分路段;完成了中小学达标建设的11所学校、农村50个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农村83个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50个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工程、危桥改造、星光工程等,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信息宽带网络覆盖全区,城镇宽带用户普及率达27%。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指导思想,扎实开展城乡建设和管理,基本完成了新城区和枫泾镇特色风貌规划,并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城镇化率达42.7%。 公用事业:全年自来水售水量达到1510万吨,比上年下降3.1%,其中:生活用水639.4万吨,比上年下降7.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93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0%;煤气供应量240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7.5%;液化气供应量30950吨,比上年下降12.1%。 环保、绿化:全区共新增50多万平方米绿地面积,绿化形象建设取得新成效,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和“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以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为重点,加强了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全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 说明:统计数据如有疏漏,以纸质统计年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