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松江区统计局

2005年2月16日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克服土地资源紧张和宏观调控措施带来的影响以及夏季持续高温、电力供应偏紧的困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实现富民强区、跨越式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实现松江区生产总值34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6%,占全市的比重为4.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74亿元,下降1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1.26亿元,增长35.2%,对全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51亿元,增长24.8%,对全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3.6%,形成了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三大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2.3:70.2:27.5,第二产业的比重比上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凸现。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2.86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地方财政收入38.12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占全市的比重为3.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6.11亿元,下降2.3%;营业税15.85亿元,增长34.6%;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9.38亿元,增长80%。地方财政支出46.73亿元,比上年增长39.8%。私营企业实现税收35.72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对全区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42%。

固定资产投资

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固定资产增速逐步放慢,但仍保持适度健康增长,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全区24个开发区整合为7个,规划面积核减了50.8%。认真清理了1248项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32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分别停止建设、暂停建设、限期整改或取消立项。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增速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83.1亿元,比上年增长73.3%;农村投资47.75亿元,增长10.7%;房地产业投资79.9亿元,增长34.3%。按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0.3亿元,比上年增长9.9%;第二产业投资100.69亿元,增长56.8%,其中工业投资99.6亿元,增长57.3%;第三产业投资109.76亿元,增长27.5%。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0.1:47.8:52.1。按投资主体看,国有和集体投资31.5亿元,比上年下降38.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58.49亿元,增长87.5%;私营投资75.85亿元,增长92.1%;其他投资44.91亿元,增长56.1%。随着松江新城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88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额的9.4%。

农业

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实施区域化规划,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使全区农业协调、有序的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20.46亿元,比上年下降8%,其中:种植业产值8.89亿元,增长17.8%;畜牧业产值6.01亿元,下降35.8%;林业产值3.29亿元,增长6%;渔业产值1.61亿元,下降27.7%。

年初抗击“禽流感”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完成180万羽次紧急免疫,定点屠宰5117吨肉禽,发放受损补贴420万元、退养补贴1404万元,确保了本区无禽流感疫情发生。

种植业效益大幅提高。一是调整种植结构,花卉、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3.27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2.1%;二是调整品种结构,蝴蝶兰、大花惠兰、凤梨等高档花卉品种,占种植面积的60%以上,寒优湘晴、98110、S015等优质水稻,占种植面积占的96%以上。

粮食生产取得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48万亩,其中,水稻16.78万亩,二麦2.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0.22万吨。粮食直补政策使农民增收。水稻种植补贴、绿肥补贴、优质水稻种子补贴、收购粮食补贴,四项共计1679万元。平均每个农民可增加收入75元。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推进。目前已基本完成沿黄浦江两侧40多公里近2万亩的水源涵养林建设。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畜禽场完成34家退养的计划任务。

浦南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浦南高效花卉基地完成二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的连栋温室管棚200亩已经建成;总投资2700万元、占地130亩的花卉交易市场如期完成;五厍现代农业示范区扩建了30亩中高档智能型玻璃温室;位于五厍、泖港的1000亩有机蔬菜基地也已建成投产。

工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电子信息业迅猛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7.67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6.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工业在全社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73%。全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千五百亿大关,达到1540.97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60.28亿元,增长42.1%。全区有亿元产值工业企业15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4.3%,比重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在各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占主导地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38.63亿元,比上年增长49.6%,占全区总产值的比重为80.4%,比重比上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8%,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工业实现利润50.3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工业实现税金37.85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为26.6%,比上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试点园区集聚、辐射作用凸现。至年底,有848家工业企业落户试点园区,其中682家已投产,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38.1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3.9%,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6.64亿元,占全区工业利润总额的53%,比上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工业用地平均产出为每平方公里76.59亿元,每平方公里比上年多产出3.66亿元。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制造、现代装备、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一轮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4.75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6.5%。

技术创新上新台阶。全区共批准技术改造项目33项,总投资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