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市政工程建设 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沪松公路拓宽、松蒸公路拓宽、施贤路西延伸、通波塘桥拓宽、松金公路铁路道口平改立等一批重点工程、实事项目全部竣工。一批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已陆续完成。启动了辰塔公路、三新公路延伸、施贤路东延伸、嘉松南路非机动车道改造、乐都西路延伸等一批工程项目。年内完成了中山二路、人民路、乐都路等七条道路的景观灯光综合改造工程。全区完成了10万平方米的“平改坡”工程。全区供电建设完成投资11.51亿元,完成了嘉金高速公路、佘山乡村俱乐部、大学城学生公寓宿舍三期、四期等的供电建设。 公用事业 不断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公交网线结构。全年共新辟、调整公交线路8条,区内公交线路里程增至279公里,增幅达23%。年末全区共有公交线路38条,公交运营车辆319辆,比上年增长8.1%。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为39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其他客运运营出租车辆250辆,客运总量为5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 公用事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区有自来水厂15家,全年售水量11290万吨,比上年增长9.7%,其中生活用水5365万吨,增长22.8%。;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56.8万立方米,增长15%。全年用电量34.04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23.8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8.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16亿千瓦小时,增长22.2%,以户籍人数计算的城乡居民年人均生活用电量614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0.4%。实现了全管网天然气化,调整了能源结构。全年新增液化气用户2.54万户,新增天燃气用户1.41万户,年底共拥有用户28.22万户,比上年增长16.3%。全区全年供应液化气41051吨,比上年增长15.7%;供应天然气3060万立方米。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市整体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成立了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形成城市综合执法体系。整治了“比华利”小区违章建筑。黄浦江上游畜禽场关闭调整工作有序推进。实施了二里泾黑臭治理工程建设,工程包括二里泾河道疏浚、龙兴港泵站改造、小区雨污水分流改造,总投资3000万元。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32个,总投资9759万元。污水日处理外排量10.5万吨。建成尘烟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各16.96平方公里。河道垃圾污染治理1070段,1589公里。 城市绿化 全面推进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新建绿地面积111万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以上绿地16块。年内已完成中央公园四期、佘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三星路(五期)、通乐路(三期)、玉树路高压走廊、祥和小区二期、三星苑等绿化建设。绿化覆盖率为43.5%。至年末,全区已建成绿地面积918.68万平方米。 四、城市信息化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已成为松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789.64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1.2%,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对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3.1%。其中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681.88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44.3%。全区信息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3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9%,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17.6%,其中台积电项目完成投资24.95亿元,占全区总量的11.8%。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全区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年内对区公务网网络配置进行了重新规划,使区办公中心外的一些单位相继接入。松江区政务办公信息平台与核心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完成,政务信息资源库内容不断丰富,开通了松江大家谈BBS栏目,接受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大力推进基层单位的电子政务应用,基本完成覆盖所有街道、镇、部、委、办、局的电子政务建设。社区信息化建设启动,如方松街道完成了视频会议系统与政务系统的整合,率先提出“一口式”服务模式。市首家诚信网站——松江诚信网开通使用。付费通自助缴费终端已进驻大学城和部分居民小区。“万户家庭网上行”进展良好,完成了6300人的培训。 五、社会事业 科技 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有科技人员60813人,比上年大幅度增加。组织企业上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推荐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0个,获准立项的4个;申报市创新资金项目13个,首批立项3个;申报市高新技术企业12家,首批已获认定4家;获准认定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2个;获准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3个和市重点新产品项目5个;国家级火炬项目1个、市火炬计划项目1个;推荐5个项目申报市专利技术企业创新奖;1家企业获得中国科技企业创新奖;2家企业获得上海市科技企业创新奖;1家企业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对8个科技成果组织了成果鉴定,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2项;认定登记技术交易合同31项,累计合同金额4.69亿元。区专利管理办公室受理专利申请864项。67户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被市科委命名为市级科技产业化基地的松江高新技术园区和松江高科技园区,共有304家民营高科技企业。 教育 实施教学综合改革,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强初中建设工程计划如期推进,二期课改充分发挥课改实验基地学校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减负增效工作取得新成效,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信息水平逐步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年内完成了大江建筑工程学校与大江职校的教育资源整合。千方百计利用、挖掘现有资源,保证了城区适龄儿童入园、入学要求。成立大学城服务办公室,强化服务,扩大与大学城的交流合作。通过了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市级验收。全区有区辖中专1所,在校学生1641人,比上年增长17%;中学31所,在校学生35051人,增长16.9%,其中高中生11992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25406人;幼儿园31所,在园儿童12268人,幼儿入园率91%;辅读学校1所,在校学生87人;职校2所,职校附设点1个,在校学生2327人。积极探索和推进多元投资办学,至年末,全区共有4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5183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1%。全区本科、大专、高职达线率78.4%,其中松江二中为99.3%,松江一中为97.9%。成人教育深入开展,接受本科学历教育的1947人,大专学历教育的11214人,专业技术教育为32471人,计算机等级培训的12070人,通用外语水平考试培训的3946人。加强在职教育,完成各类城人教育培训24万人次。松江大学城已有6所高校共招收学生4100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