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救济、救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办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5686人次,办理协保人员生活困难补助5999人次,发放粮油帮困卡23102张,救济农村特困户1855户。全年对大病重病患者、重残无业对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救助和补贴,分别为467万元、594万元、295万元,有效保障了这些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全年发放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411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064万元。 年内完成了市事实项目华阳、佘山、蓝色港湾、新桥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的新建、改扩建工程,新增床位440张。至年底,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1家,床位2034张。全区有标准化老年活动室97家。第二批三峡库移民78户300人顺利落户松江。 国内合作 积极开展国内经济技术合作,探索协作新思路。组织规模企业参加第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和投资贸易洽谈会,为企业积极开拓国内销售网络和市场穿针引线。组织各类代表团赴云南昆明市、浙江温州市、陕西西安市等地进行学习考察,为松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新建合作关系。对口帮扶和援助工作稳步推进。全年落实对口支援资金455万元,其中云南320万元,西藏100万元,新疆35万元;落实对口实援项目15个,其中云南14个,新疆1个。 对外贸易 积极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大力培育出口新增长点,外贸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全区完成出口产品总额114.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4%,占全市总量的15.6%,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113.18亿美元,增长58.1%,内资企业出口1.63亿美元,增长118.8%;一般贸易出口8.16亿美元,增长59.5%,加工贸易出口106.65亿美元,增长58.3%。松江出口加工区龙头效应凸现,实现出口88.8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77.3%。出口大户作用明显,全年出口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76家企业,共出口103.09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9.8%。其中,位于松江出口加工区内的“达丰”、“达功”公司分别出口53.7亿美元和27.71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迅猛,出口95.03亿美元,增长58.2%,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2.8%。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效果明显。其中,对亚洲出口42.23亿美元,增长68.3%;对欧洲出口30.87亿美元,增长58.7%;对北美洲出口37.87亿美元,增长45.5%;对拉丁美洲出口0.87亿美元,增长226%;对大洋洲出口1.74亿美元,增长96.4%;对非洲出口0.23亿美元,增长48.3%。 吸收外资 吸引外资保持平稳发展,企业增资扩产热情高涨,外企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96个;总投资26.9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2%,剔除台积电因素,比上年增长30.5%;合同外资11.3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剔除台积电因素,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增资项目合同外资5.19亿美元,占全区合同外资总额的45.6%。年内批准的外资项目中,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55个,总投资20.68亿美元,占全区外资项目总投资的76.7%。年内实际到位资金7.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5%。全区已有1068家外商投资企业投产经营,比上年增加182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43.21亿元,比上年增长53.9%。实现利润总额33.14亿元,净增13.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9%。全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税收27.67亿元,净增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56.6%。至年末在松江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3个,项目数居前五位的有:中国香港559个、日本495个、中国台湾494个、美国305个、英属维尔京群岛129个。 国际劳务合作 多渠道开拓海外劳务市场。年内与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劳务合作关系,签订国际劳务合作项目102项,比上年增长6.3%;派出劳务人员312人,比上年增长41.1%;合同金额6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2%。 私营经济区 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区有私营经济区31个,年内新注册企业12318户,年末实有注册私营企业37923户,注册资本416.32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或销售收入9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6%;纳税35.72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占全区税收总额的43.1%,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42%。私营经济区中有商业企业23282户,占61.4%;工业企业7917户,占20.9%;社会服务企业4267户,占11.2%;建筑企业450户,占1.2%;其他行业企业2007户,占5.3%。全面实施“双百工程”,区政府认定了39家首批区民营工业骨干企业,各种扶持政策及时落到实处。 新城和园区建设 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新城建设,加快新城功能开发。松江大学城第二期建设工程顺利推进,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建设已启动。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段沿线工程全面推进,站点开发加快实施,客运中心地下停车库工程完成。特色风貌区建设加快推进,达到节点目标,建成了英格兰休闲广场。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新院建设已完成科教中心的幕墙工程、病房大楼的结构工程、医技楼的基础工程等。供销销品茂、嘉和商业广场基本建成。开元商业广场的住宅楼、办公楼、公寓楼加快建设,大卖场结构封顶,酒店及地下车库完成浇筑。新城区配套设施有序推进。如,已完成核心区内道路路灯、路牌、交通信号灯的安装,并投入使用;区域内煤气、自来水管网已全部铺设到位;完成了其昌农贸市场、方松地段医院一期的建设;城市排水设施全部建设到位;在建22万伏、3.5万伏变电站各一所,建成后可满足近期松江新城的供电需要等等。 松江工业区着重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促进“三个转变”,即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最初的集中办企业向集中做产业转变。如继续健全以达丰笔记本电脑为主的信息产业链;以国基为主的通讯设备制造产业链;以台积电为主的芯片制造产业链等等。全年松江工业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0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3.2%,占全区总量的58.5%;引进合同外资5.56亿美元,增长112.2%;出口创汇94.5亿美元,增长61.9%;实现税收8.14亿元,增长76.2%。有28个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这些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16亿元,园区累计吸纳外资企业326家,合同外资25.1亿美元,到位资金14.73亿美元。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有序推进。上海佘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已正式开业,月圆园基本完成环境工程,世茂国际会议中心主体建筑已结构封顶,佘山文广影视基地、辰山国家植物园项目基本完成方案设计。 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功能性开发,增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核心区新建蝴蝶兰专用温室2万平方米,A型连栋温室5万平方米,完成晶莹二期、杰滕二期的兰花生产项目,以及千亩龟鳖养殖项目二期的建设任务。目前核心区已拥有智能温室3万平方米,连栋温室35万平方米。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全年种植中高档花卉600亩,重点发展蝴蝶兰、大花蕙兰、出口菊花等品种;安排定单出口蔬菜2100亩;种植名优瓜果1550亩;特种水产养殖单位经营规模扩大到500亩以上。以“品牌”建设为载体,加快产业延伸。以“绿源”农产品为主要特色的生鲜超市在松江开张营业,使之成为“绿源”品牌的窗口。同时,把工业区原有的3000平方米闲置厂房改建为“绿和”农产品配送中心,逐步可成为浦南农产品销售的龙头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