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上海市嘉定区统计局

2007年是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汽车嘉定"功能定位,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55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下降2.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7%。三次产业占比为0.5:68.0:31.5。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地方财政收入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增值税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1%;营业税14.0亿元,比上年增长8.5%;个人所得税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0.1亿元,比上年增长8.9%。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现行价)10.3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5.3亿元,畜牧业产值3.4亿元,渔业产值0.9亿元,林业产值0.1亿元。粮食播种面积8787公顷,粮食总产量5.3万吨,水稻优质品种种植率达100%。

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年内马陆葡萄新增种植面积1500亩,总面积近6000亩,平均亩产值超过1.5万元;华亭哈密瓜新增种植面积300亩,总面积400亩,平均亩产值超过1万元;嘉定工业区草莓新增种植面积200亩,总面积900亩,平均亩产值超过1万元;外冈腊梅基地新增种植面积200亩,总面积达到400多亩,平均亩产值近6000元;安亭银杏、徐行黄瓜和特色养殖、黄渡特色蔬菜等也有新发展。全年建成设施粮田和设施菜田2.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64.3%。完成工业总产值1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66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9.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区亿元以上产值的工业企业31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86.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3.8%。非公经济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9.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3.3%。其中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5.5%;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产销率为98.6%。

汽车零部件产业、高技术产业和信息制造业等行业加快发展。全区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8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0.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9.4%。高技术企业15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8%。信息制造企业12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9%。

建筑业增势良好。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年末共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114家,完成建筑施工产值53.0亿元,施工面积641.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82.0万平方米。

四、批发和零售业

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按商品类别分,吃的商品零售额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1%;穿的商品零售额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用的商品零售额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假日消费活跃。据统计,春节期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1%,"五一"期间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4%,"十一"期间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0%。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商品批发交易市场70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7个,综合消费品市场8个,农产品市场45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区内161个连锁商业企业,实现销售额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实施。年内,共新辟、调整、延伸10条公交线,至年末拥有公交线路74条,营运线路长度1907公里,在嘉定1-6路、马陆1路和沪嘉专线等8条一票制公交线路上推出了无人售票。新建公交候车亭40座,至年末共有公交候车亭291座。新增和更新了52辆公交车,至年末营运车辆851辆,公共交通客运量达4100万人次;出租汽车843辆,其中区域性出租车731辆,客运量2380万人次,营业收入1.7亿元。

邮政业务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收寄国际、国内函件1850万件,比上年增长76.1%;国际、国内包件24.4万件,比上年增长10.6%;投送特快专递116.1万件,比上年增长17.5%。年末邮政储蓄38.7亿元,比上年增长7.9%。

电信业务稳步增长。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5.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年末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496皮长公里,比上年末增加626皮长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7.8万门,比上年增加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7.4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2.4万户,比上年增加0.6万户;小灵通用户数7.5万户。

六、金融业和国有资产

金融业务持续增长。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6.6亿元,比年初增加109.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447.7亿元,比年初增加71.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8.0亿元,比年初增加69.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34.8亿元,当年新增38.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6.3亿元,当年新增15.8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36.8亿元,现金支出1182.6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45.8亿元。

国有资产总量稳步增长。至年末,全区行政事业单位300户,国有资产总额46.0亿元;区属国有企业165户,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90.0亿元;区属集体企业66户,资产总量8.0亿元;镇级以下的合作经济组织327户,集体事业单位133户,净资产5.8亿元;镇级以下集体全资、控股企业359户,净资产108.0亿元。年内共完成股权转让项目19个,合计股权转让款8.1亿元,已受理、处理企业资产评估项目25个,产权交易和股权转让全部实现进场交易。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7.8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78.1亿元。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6亿元,比上年增长57.1%;第二产业投资50.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工业投资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第三产业投资119.9亿元,下降3.5%。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38.5亿元,集体经济投资8.4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24.4亿元,私营企业投资24.5亿元,其他经济投资7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