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松江区统计局 2003年3月6日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一年来,在中共松江区委、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提前实现了“十五”计划第一年的各项基本目标。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2002年,我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位平走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名列全市区县前列。全年实现增加值18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1亿元,下降2.0%,占全区增加值4.9%,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4.51亿元,增长22.1%,占全区增加值63.6%,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6.76亿元,增长17.5%,占全区增加值31.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全区人均增加值35784元,比上年增长18.0%。 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1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工业总产值600.27亿元,增长22.2%,农业总产值13.30亿元,减少7.6%。生产的发展促进了财政收入大幅上升,全区财政收入40.47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其中:增值税5.0亿元,增长32.3%;营业税7.34亿元,增长78.9%;个人所得税1.29亿元,增长26.8%;房产税0.13亿元,增长73.7%;企业所得税3.59亿元,增长47.1%;其他税收收入1.78亿元,增长44.7%。地方财政支出24.72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分别高于全市8.3个百分点、6.7个百分点和25.6个百分点,大大超过年初确定的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的计划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创新高,经济持续发展有保障。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30亿元,比上年增长65.2%,超额完成年初计划86.6%。 投融资渠道拓宽,投资总量增势强劲。从投资类型分析,区属单位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5.51亿元,比上年增长94.3%;区属单位更新改造完成投资6.13亿元,增长17.5%;农村完成投资24.34亿元,增长26.0%;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7.32亿元,增长98.4%。从三大产业投资分析,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9.06亿元,增长46.1%,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8.49亿元,增长47.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3.37亿元,增长86.7%。从投资主体分析,国有和集体单位完成投资35.82亿元,比上年增长30.1%;非国有集体单位完成投资57.48亿元,比上年增长98.6%,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投资19.59亿元,比上年增长73.9%。从投资区域分析,新城地区完成投资53.09亿元,比上年增长89.0%,占全区投资总额的56.9%;东北片地区完成投资3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占全区投资总额33.3%;西北片地区完成投资3.43亿元,比上年增长82.4%,占全区投资总额3.7%;南片完成投资5.69亿元,比上年增长61.2%,占全区投资总额6.1%。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4.97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0%,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8%,其中:市政建设投资5.78亿元,增长90.1%;公用事业投资5.08亿元,增长140.8%;交通运输投资2.05亿元,增长220.3%。 农业 都市现代农业开始显现,农业整体水平继续提高。在耕地面积减少,部分禽场关闭转移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发展速度稍有影响。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现行价)23.95亿元,比上年减少3.2%,其中:种植业产值7.90亿元,增长2.0%;牧业产值1.15亿元,减少14.6%;林业产值2.32亿元,增长68.7%;渔业产值2.21亿元,增长3.5%。 农业结构日趋优化,区域特色逐渐凸现,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45:55调整到35:65;稻麦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19.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0.0%。其中:花卉苗木面积比重提高8.1个百分点,林地面积比上年增长43.6%,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2.5万亩,占淡水养殖总面积62.0%。农业方面各俱吃、看、玩特色的区域种植格局开始显现,南片的蔬菜瓜果、特种水产等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占全区57.9%,东北片的花卉苗木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42.3%,西北片的果树种植面积占全区69.3%。设施农业进一步发展,全区已有各类大棚栽培面积2.54万亩,比上年增长12.2%。农业产业化基础进一步夯实。五厍现代农业示范区内投资1500万元的出口蔬菜加工中心基本建成。浦南地区4个千亩出口蔬菜基地和面积分别为5000亩的仓桥水晶梨、佘山水蜜桃两个水果基地已初具规模。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8万千瓦,农业用电量7378万千瓦小时,60个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长度1584公里。加大了太湖流域防洪除涝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实施了黄浦江上游平流段枢纽工程、红旗塘防洪工程和张家港节制闸工程,动工兴建了叶榭塘、紫石泾两大水利枢纽工程,完成了大蒸塘——园泄泾沿线防洪墙、水闸加固和支河护岸工程,完成了一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工业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科技创新进度加速,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电子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8.6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比重为60.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工业在全社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69.0%,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共同发展。在全区工业总产值中,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83亿元,比上年增长8.0%,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8亿元,比上年减少38.4%,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7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6.3%。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企业生产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1%,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全区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工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区大中型企业115家,其中大型工业企业26家,比上年增加9家,大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2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1.5%,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区有亿元产值工业企业7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79.44亿元,比上年增长41.0%,占全区工业总产值46.6%,比重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