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三、社会事业 科技及质量监督 以科技创新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全区有科技人员22800人,比上年增长1.8%。年内,有33个项目列入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和市科委中西部科技合作项目各1项、上海市科技产业化火炬计划项目3项。年末止,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4家。区专利管理办公室受理专利申请673项,比上年增长229.9%,年末止累计批准专利项目742项。认定技术登记合同79项,技术交易额2265万元,比上年增长54.9%。加大了技术质量综合管理和依法监督的力度。全年抽查产品46种,商品80种,强制检定各种计量器具6137台(件)。57户企业获得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教育 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师资队伍水准,深化教育改革,整体办学质量全面提高。年内,依托高等教育资源,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开办了上师大附属外国语小学,与上海大学合作开办了上海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松江二中、松江职业教育和松江成人教育三大教育集团建设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优质化教育新格局。撤除各镇中心校改建制为小学。全区有区辖中专1所,在校学生1322人,比上年增加24.6%。中学33所,在校学生29927人,增长2.2%,其中高中生8970人,增长18.7%。小学17所,比上年减少6所,在校学生30255人,减少2.4%,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31所,在园儿童10388人,幼儿入园率96.2%。辅读学校1所,在校学生72人。职校2所,职校附设点1个,在校学生2525人,比上年增加12.2%。成人教育深入开展,接受本科学历教育的1136人,大专学历教育的7921人,专业技术教育的17853人次,计算机等级培训的9665人次,通用外语水平考试培训的2326人次,总培训量达38901人,比上年增长15.8%。 文化 文化、新闻、广播和电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完成了松江图书馆新馆500平方米的书库建设和中央空调安装,成功举办了“松江区欢庆十六大胜利召开广场文艺”活动,观众达2万余人次。完成了“三宅”、“葆素堂”、“大仓桥”的修复工作。至年末,全区有影剧院9座,文化馆、站17个;公共图书馆、站15个,藏书53.7万册,全年接待读者42.0万人次;全年放映电影1998场次,观众8.57万人次;演出戏剧1097场次,观众33.2万人次。全区10个录像放映点放映录像2006场次,观众8.92万人次。电视每周平均播放70小时0分,全年播放电视画面新闻3134条,口播新闻2770条。全区有有线电视站11个,有线电视用户9.60万户。区广播电台每日平均播放14小时30分。全年出版《松江报》104期,发行229万份。 卫生 积极推动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增强卫生综合竞争和服务能力,加大医生行业和公共卫生监管力度,满足市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年内,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新院如期奠基,区中心医院和岳阳地段医院改扩建以及血站、医疗救护站、卫生监督站迁建工程如期完成年内节点计划。全区农村实现了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中山、永丰街道分别建成市一、二级卫生街道,全区建成市级卫生村85个,占总村数的58.2%。至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19所;卫生技术人员2704人,其中医生1150人,护师、护士1025人;拥有病床3197张。全区有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所20个,村医生和卫生员547人,社区示范性卫生服务中心2所,全年完成医疗设备投资1368万元,基本建设投资590万元。 体育 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业余训练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开创松江体育工作新局面。精心组织了市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周、全民健身节和松江区第二届运动会。年内组织了33项区级比赛,参赛运动员达14000余人,3次破区纪录。本年新建1个体育公园,2个健身苑,24个健身点,年末止共有健身点109个。年内参加市级赛的运动员有880余人次,获金牌22枚、银牌16枚、铜牌17枚。成功承办了全国女子排球联赛、全国汽车拉力赛、全国沙滩排球赛、中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全区中、小学校全日制职校《体锻达标》施行面达100%,全区学生体锻达标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分别达94.83%、46.98%、15.18%。积极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全区幼儿拍球、跳绳达标面为100%,达标率97.99%,优秀率92.34%。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503237人,全年出生人口3313人,出生率6.62‰,死亡人口3572人,死亡率7.14‰,自然增长率-0.52‰。 城镇就业 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年内净增安置14614个就业岗位,分别完成年初区目标的153.8%和市目标的174.0%。就业援助行动初见成效,全区城镇从业人员14.51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区属城镇单位职工38119人,比上年增长5.4%;私营企业城镇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00304人,比上年增长11.3%;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3098人,比上年增长47.3%;自由职业者3554人,比上年增长70.0%。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703人,登记失业率2.7%,低于市控制指标0.8个百分点。全年培训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596人。 城乡居民收入、储蓄和居住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19887元,比上年增长9.5%;农民年人均收入6220元,增长8.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93.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53.8平方米。 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15台,轻骑摩托车108辆,洗衣机63台,热水器51台,电话机100台,影碟机36台,家用空调16台,家用电脑10台。 五、城市建设和管理 市政工程建设 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文翔路延伸、货场路延伸、联络路改建、同三辅道辟建、中山中路西段一期改造工程已经竣工,中山中路二期改造、沪松公路延伸、松江新城立交改扩建工程等完成了节点目标。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段建设工程已启动建设。沪杭高速公路新城区道已完成桥梁主体及地面道路基层铺筑。玉树路上跨沪杭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已完成基础工作。人民路中山中路文化公园、松东苑绿地、菜花泾绿地等已建成开放。完成了60万平方米“平改坡”工程。东部地区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年内已经竣工。全区供电建设完成投资4.70亿元,其中:供电技改工程6079万元,城市电网改造162万元,农村电网改造4076万元,用户工程3.6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