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业 以节兴游,旅游业发展打造新亮点。年内上海嘉定“江南名城”文化旅游节举行了第七届上海“协和杯”高尔夫邀请赛、国际汽车城花车巡游、第五届上海古猗园竹文化节、嘉定状元钟落成典礼和星级宾馆厨艺大赛等五项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78万人次,比上年增24.6%,旅游营业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16.6%。至年末,全区旅行社总数达18家。 金融业 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金融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扩大了金融业务。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2.2亿元,当年新增91.2亿元;贷款余额176.4亿元,当年新增41.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19.2亿元,现金支出338.9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9.7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市场需求旺盛,开发投资高位运行。全年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房地产开发规模迅速扩张。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6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0%;竣工面积68.3万平方米,增长56.3%。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推动了房产市场的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9.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62.6万平方米。存量房产交易迅速攀高。全年成交居住类存量房6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9万平方米,增长60.0%,非居住类存量房8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4万平方米,增长7.0%。 改革开放 (一)上海国际汽车城 汽车城建设全面展开,建设规划不断深化、细化和优化,开发建设体制已经形成,各种制约发展的瓶颈得到有效突破,全年共完成投资25.4亿元。各项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8亿元,吴淞江大桥、墨玉南路、公园路等“四路一桥”全线贯通,沪宁高速国际汽车城立交桥、水系调整等工程有序推进;F1赛事申办圆满成功,赛车场区建设完成投资7.1亿元;德国特色风貌安亭新镇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完成投资6.0亿元;汽车城零部件配套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7.7亿元;核心贸易区多项主体工程相继开工,招商引资初见成效,14家中资企业、3家外资区域代理企业正式签约入驻。同济汽车学院完成一期动迁并正式开工。 (二)产权制度改革 区属企业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职工劳动关系重组为重点,基本完成三年改制目标。年内,全区有204家区属企业完成改制,其中:关闭25家,歇业43家,租赁16家,出售转让72家,股份合作制19家,多元投资有限公司13家,其他16家,共退出国有、集体净资产58410万元,收回资产33863万元。加快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强化资本市场筹资功能。至年末,通过区产权经纪公司已出让改制企业产权57宗,占全年交易户数的59.4%,交易总资产41591.6万元,占全年交易总额的41.6%。 (三)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至年末,全区已有3441家城镇企事业单位、机关以及个体工商户共13.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全年有4.7万人次享受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至年末,全区有3424家单位、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共13.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达11.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97.7%;全年征缴农保基金1.4亿元,发放养老金6272.5万元,年内有61131名农村退休老人月平均享受养老金90元,比上年提高12.5%。 (四)外资外贸 全区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资规模、资金到位、出口总量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记录。全年外贸出口1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14.0%。全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91个,总投资15.0亿美元,合同外资14.1亿美元,比上年增75.7%,完成年计划234.5%。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项目明显增加。全年新批总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54项,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6项,新批项目平均投资规模3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8.9%。台商投资势头强劲,全年合同外资5.3亿美元,占全区合同外资的37.7%。外资到位资金稳步增长,外资企业到位资金4.3亿美元,比上年增52.2%,完成年计划的156.4%。 (五)私营经济 全区私营经济保持高位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区累计注册私营企业23994户,比上年增26.1%,累计注册资本224.4亿元,比上年增16.3%,户均注册资本93.5万元。全区私营企业实现税收16.3亿元,比上年增42.3%,占全区税收总额的36.1%,比上年增加4.1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 (一)科技 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转化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年有35%以上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全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2项,总投资8510万元,年产值4.5亿元,利税1.2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达85.0%以上。全年立项实施科技产业化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总投资6735万元,年产值2.7亿元,利税6263万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产业不断壮大。至年末,全区共有实体型、符合国家科技部指标所规定的科技企业428家,年产值189.4亿元,比上年增8.0%,占全区三级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3.3%,初步形成了光电信息、电子电器、精密机械、机电一体化、生物制品、新医药医疗、新型材料等产业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全区高科技园区新增企业102家,引进的内外资比上年增长32.2%。 (二)教育 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至年末,全区49所中小学全部达到市规定的一、二类学校标准,其中,一类学校46所。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99.3%和99.99%。年内投资2480万元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学计算机配置,实现了高中每8人1台、初中每10人1台、小学每15人1台计算机的配置标准,完成了42所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全面实现宽带接入“校校通”。引进市场机制,发展多元化办学。年内相继有民办远东学校、民办育英高级中学、民办桃李园实验中学等民办学校设校招生。至年末,全区3-6岁幼儿入园率为100%,2-3岁幼儿入托率35.0%;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毕结业率100%,高中阶段录取率98.8%;春秋两季录取普通高校总人数2389人,录取报到率73.4%;全区成人教育年培训总量27.7万人次。 (三)卫生 年内,区中心医院迁建工程竣工,区迎园医院老年病房大楼完成建设。至年末,全区卫生系统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所,其中,区级医院6所,拥有医院病床2172张;全年完成诊疗229.6万人次,出院7.1万人次,施行手术9570人次。传染病发病控制在较低水平,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48.5/10万,比上年下降2.5%,全年无爆发点。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年内完成47130名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体检率97.2%。卫生创建再创佳绩,我区4个国家级卫生镇中3个中镇的考核成绩名列全市前3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