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三)城乡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1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14840元,同比增长8.1%;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091元,同比增长5.4%。2001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4亿元,同比增长12.5%。城乡居民投资渐趋多元化,国库券、债券、股票等各种有价证券拥有量继续增加。

(四)社会福利事业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敬老院19所,其中政府办17所、社会办2所,一、二级敬老院分别为9所、7所,达标1所,收养“五保”、社会孤老等人员1318人,床位1881张。年内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76万元;发放粮油帮困供应卡34778张次,折合救助金额87万元;发放特困人员救助金91万元;发放二级定补金252万元;发放重残无业人员救助金85万元;大病重病医疗救助金170万元;发放扶志助学金16.56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危房翻建二级补助金24.6万元;收容遣送人员14054人;募集衣被支援江西、安徽285747件(条)。

(五)社会养老保险

年末,全区农村投保11.3万人,投保率97.0%;全年统筹单位农村养老保险金8762万元,个人投保金330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5.2%和16.8%。当年享受农村退休62538人,年人均发放水平960元。城镇从业人数的参保水平稳步提高,全区城镇从业参保人员达12.2万人,参保率94.6%。

(六)住宅建设

全年住宅建设完成投资8.2亿元,同比下降3.8%。住宅施工面积91.2万平方米,同比增1.0%。竣工并交付使用面积84万平方米。住宅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完成13.6万平方米,完成率达7.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2001年末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据城镇居民抽样调查)17.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据农村百户抽样调查)60.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4平方米。

城乡建设

(一)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4.7%。其中,区属单位完成投资18.9亿元,同比增11.1%;农村集体完成投资20.9亿元,同比增4.0%。

(二)市政建设投资及重大项目

以实事工程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23.3%。头号重点工程宝钱公路新建工程全面竣工,还相继完成了嘉安、嘉方等公路建设和北大街、东大街等城区道路新改建工程,区域道路框架进一步完善。市政建设中拆除旧房71000平方米,博乐广场地下车库工程主体结构全部竣工。

(三)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年末公交线路36条,运营车辆177辆。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1500万人次,平均每天客运量达4.1万人次。全年自来水售水总量达5584万吨,比上年增1.9%,其中工业用水1348万吨,比上年减13.1%,生活用水4236万吨,比上年增7.8%。全区人工煤气家庭用户97978户,新增10015户,比上年增11.4%,人工煤气供应总量374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11.9%。

城市环境

(一)城镇环境保护和治理

全区加大环境保护措施,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考核指标好于去年水平。饮用水水源断面水质继续保持稳定,在实际监测的29个项目中,达到Ⅰ类标准的22项,Ⅱ类3项,Ⅲ类1项,IⅤ类2项,Ⅴ类1项。大气环境质量有市控点1个,二氧化硫长期保持I类水平;全区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状态,主要道路交通噪声控制比上年有所改善。全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列入优秀行列,总分达81.9。

(二)城镇绿化

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争创市园林城区为抓手,加大城市环境建设力度。新增城市公共绿地40公顷,建成3000平方米以上城市公共绿地7块。全区人均城市公共绿地已达12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5.0%。积极推进农村绿化建设,农田林网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80.3%和12.0%,3个市级林业示范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存在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待加快,第三产业增长相对迟缓,工业经济中重点企业主导作用有所减弱,扭亏工作任重道远;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社会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说明:

1、统计公报中的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统计公报中的全区增加值、各产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增加值为新创造价值,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利润、税金和折旧等,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消耗价值。各产业增加值之和即为全区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