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5、金融业

2000年,金融业服务功能逐步增强,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电子化和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稳定增加,存贷款差增速趋缓。据统计,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7.1亿元,比上年增11.3%,贷款余额108.7亿元,比上年增14.2%,存贷差78.4亿元,比上年增7.5%。

改革开放

(一)产权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区属公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理清了9.61亿元区属国有净资产及14.98亿元区属集体净资产分布,拟定了区属国有、集体净资产三年退出目标。加大区属企业改制力度,年内批复8家企业改制方案,93家企业核销坏帐13018万元,5176名职工的劳动关系得到重新处理。全区共有1447家镇村两级企业进行不同形式改制,改制面达89%,其中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125户,股份合作制企业320户,转私315户,拍卖98户,兼并、破产、歇业等589户。320家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现存275家,实收资本59214万元,其中职工股20261万元。

(二)市场培育和建设

全区专业市场兴市力度加强,市场销售稳定。年末全区已有以批发为主的生产资料市场13家,消费品市场7家,全年实现销售额51.5亿元。年内马陆馨绿花木市场和江桥水产市场相继建成开业,上海二手车交易市场正式挂牌运行。老市场推出新举措、谋求新发展,金翔木材市场的网上交易新闻发布会,东方汽配城的市技监局测试项目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全区人才市场发展以构筑嘉定人才资源高地为主线,在集聚高层次人才和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年从外省市引进紧缺急需的中高级人才216名,其中高级职称33名、研究生13名。还举办了人才交流会15场,吸引300多家单位进场招贤,洽谈达3万多人次。

(三)对外经济

外经贸工作抓住国际经济渐趋活跃的机遇,解放思想,破解难题,采取强有力措施,在引资规模、资金到位、出口总量、发展速度、运行质量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全年外贸出口产品解交额再创新高,完成134.1亿元,同比增16.5%。其中工业产品解交额133.5亿元,同比增16.5%,占99.6%;三资企业完成122.7亿元,同比增17.8%,占91.5%;直接出口产品解交额109.4亿元,同比增24.1%,占81.6%。外贸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占59.6%,双高产品占18.7%。全年出口创汇1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37.9%。

外商投资项目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年内引进外资中,工业和三产分别占95.1%和4.5%。工业项目中汽车零部件、通信电子、机电制造、生物化学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全年引资3.9亿美元,占总投资的76.5%。利用外资创历史之最,全年合同批准项目100个,总投资61258万美元,合同外资5105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147.7%和149.7%。外资到位资金稳步增长,外资企业到位资金20520万美元,同比增40.4%。

(四)私营经济

全区私营经济招商强势不减。据统计,全区27个私营经济小区共有各类企业16220户,同比增11.9%;其中私营企业15139户,非私营企业1081户;从业人员147230人,同比增11.6%。全区私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3.1亿元,商贸营业额181.5亿元,同比分别增22.2%和29.0%;税收(含私营城其他企业12738万元)82045万元,同比增36.6%,占全区财政收入35.8%,比上年增加4.9个百分点。

(五)工业开发区

2000年,嘉定工业区以招商引资为中心,强化社区管理和内部管理,完善招商引资环境基础,巩固开发建设社会基础,在环境建设、招商引资、房产开发等方面取得新成就。嘉定工业区(按区域统计)实现增加值35.4亿元,同比增4.1%;完成工业总产值150.5亿元,同比增15.5%。强化宣传、拓展渠道加大引资力度,全年引进外资项目29个,总投资6958.5万美元,同比增1.1倍,增资项目10个,增资18342.5万美元,同比增5.4倍;引进内资项目30个,总投资2714万元;新增私营企业494户,新增注册资本7.3亿元。市政建设共建成道路总长4.4公里,完成绿化面积42550平方米。

社会事业

(一)科技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大会精神,更新观念,加强服务。在促进科技产业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园区建设,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科学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年内实施科技产业化项目10项,总投资1.7亿元,产业化项目实现产值10.1亿元。申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8项,其中经市转化中心审核认定立项有6项,3项达国际先进水平,3项达国内领先水平。年内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区市、区级高新技术企业达64家,年创产值30亿元。民营科技企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年内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559家,同比增55%,新增注册资金12.2亿元,同比增118%。至年底,全区民营科技企业达1989户,年技、工、贸收入超过25亿元。民营科技密集区进入良好收获期,全年引进外资1400万美元,引进内资2000多万元,新增留学生企业38家,总数达176家,高科技园区的内外资企业总数达256家,年产值10亿元,创利税4500万元。年内共组织专家评审通过19项科技成果,其中7项成果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普向纵深发展,年内组织科普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12期,参与活动人数达2500余人次。

(二)教育

以迎接教育行风评议为契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截止2000年底,全区3~6周岁幼儿入园率99.5%;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毕业率98.5%;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8%;录取普通高校总人数达1904人。全年成人教育年培训总量达16万人次。明确提出“十五”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一全四高”目标,努力形成“整体提高、特色纷呈”的城郊型素质教育模式;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健全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三)卫生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卫生设施质量进一步提高。区妇保院门急诊大楼建成启用,启动了区中心医院迁建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进一步完善。全区医保单位1864家,参保在职职工10.8万人,退休人员发卡率100%,职工发卡率99.94%。卫生创建取得新成效,安亭、南翔、黄渡建成国家卫生镇,全区建成市级卫生村43个,区级卫生村45个。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所,其中:区级医院6所。年末拥有医院病床2098张;年末全区卫生系统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646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496名。全区卫生系统医疗机构诊疗220.5万人次,住院医疗共8.1万人次,手术959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