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 表6百户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消费品名称 单位 城区 农村 家用汽车 辆 7 6 摩托车 辆 7 35 家用电脑 台 76 43 摄像机 架 9 4 钢琴 架 2 1 洗衣机 台 99 97 电冰箱 台 100 97 彩色电视机 台 180 170 影碟机 台 70 32 空调器 台 164 156 淋浴热水器 台 100 91 移动电话 部 175 144 健身器材 套 5 1 居民储蓄增长趋缓。由于股市和房市的分流作用,至年末居民家庭储蓄存款(含邮政储蓄)余额534.1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380.71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53.43亿元。 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改善。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全年完成平改坡综合改造87幢,19.53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整治187幢,64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受益家庭累计839户。全区554个小区,已有351个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至年末,全区有26.1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15.03万人;有25.36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有26.1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全区有5.48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全年发放农村养老保险金2294万元;年内新征用地人员、历史遗留问题人员0.62万人纳入镇保;全年外来从业人员参加综合保险月均人数20.33万;年内311位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社会保障。老年农民最低养老金补贴标准由100元/月提高到140元/月,征地养老人员月生活费由473元提高到520元。至年末,有6.95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年筹集医疗基金4012.5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养老服务不断加强。至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36家,床位4698张,养老机构收养人数3062人;有15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4家社区助老服务社,为4500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年内有3308名老人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养老服务。 实施社会救助政策,推进扶贫帮困工程。至年末,全区有25024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享受救济金额6180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55人,享受救济金额153万元;有1239人次获得医疗救助,救助支出396.5万元。年内安置残疾人就业88名,其中分散就业46人;整改盲道1.97公里,整改无障碍坡道185处。至年末,有福利企业146个,从业人员7163人,其中残疾人2928人。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第三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整体项目启动率达到83%,完成率达到64%。大场地区化工企业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区管的44户化工企业全部实施关停或结构调整,市属化工企业环境整治取得突破,杨行工业区和月浦工业区完成企业截污纳管。庙行镇建成上海市“基本无燃煤区”;宝山工业园区、月浦镇、罗店镇和罗泾镇建成上海市“烟尘控制区”;顾村镇、张庙街道、庙行镇建成上海市“扬尘污染控制区”。全区污水处理厂3座,日处理能力46万吨,实际处理污水39万吨/日。东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6%。 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出动2260人次对2110户单位实施现场环境监察,查处103户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78起;对70户重点污染源、128户专项污染源和427户一般污染源实施定期环境监测;对严重超标企业实施限期治理16户。全年区级环境保护总投入11.8亿元。 河道综合整治稳步推进,区域水环境面貌不断改善。3条骨干河道综合整治有序开展,狄泾三期、杨盛河四期和界泾河分别完成主体工程量的82%、35%和70%;完成中小河道整治411公里,疏浚土方376万立方米,种植绿化71.8万平方米,涵改桥202座。 绿化建设加快发展,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新建各类绿地面积21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5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40%提高到4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18平方米提高到19平方米。5月26日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建成对外开放。罗泾公园、罗泾生态涵养林、庙行三、四街坊绿地、南陈路等绿地和道路绿化相继竣工。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生产安全死亡事故29起,死亡32人,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2.1%和5.9%;道路交通事故302起,造成130人死亡、24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8.1万元;火灾事故375起,造成5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4.3万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节能降耗的任务较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说明: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