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16.55亿元,可比增长25.6%,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8.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速度平稳增长,商品房销售供不应求,空置房存量显著减少。全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83.81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1.0%,竣工面积187.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2%;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204.30万平方米,其中,现房21.52万平方米,期房182.7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80.88亿元,其中现房7.81亿元,期房73.07亿元;期末预售面积54.00万平方米;空置房面积9.7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7.2%。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个人购房比重为98.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存量房交易快速增长,全年交易面积1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6%;存量房交易额46.37亿元,比上年增长77.0%。

金融业

金融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7.32亿元,可比增长21.5%。年末区域银行存款余额635.94亿元,比年初增加12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0%;银行贷款余额389.29亿元,比年初增加80.39亿元,增长26.0%,其中个人贷款78.71亿元,增长53.2%。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加快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继续上升。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4.21亿元,增长41.0%,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9.7%上升到40.8%。

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与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73亿元,比上年增长55.3%;股份公司与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27.31亿元,增长10.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28.20亿元,增长38.0%;私营企业完成37.42亿元,增长130.7%。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和集体商业零售额2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私营和个体商业企业零售额56.35亿元,增长17.2%;股份制等其他商业企业零售额26.09亿元,增长27.7%。

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

国资管理和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国有(集体)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区属国有资本退出31户,退出国有资本3.2亿元;乡镇共有49户镇村企业实行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乡镇经营性集体资本共退出1.65亿元,乡镇经营性集体资本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降至37.8%;全年完成27个村队的撤制集体资产处置工作,处置资产净额1.18亿元。增强国有(集体)资本吸纳社会资本的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了国有资产的结构优化和保值增值。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至年末,全区有5081个单位28.39万职工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2.51万离退休人员实行退休养老金发放。有5085个单位共27.35万职工参加城镇失业保险,筹资金额1.76亿元。有5081个单位28.37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有12.51万离退休人员享受城镇医疗保险。有7.35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全年发放农村养老金1998.71万元。有13.45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当年筹集医疗基金3011万元。

对外贸易

积极实施促进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实现出口总额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3%。

招商引资

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批准三资项目86个,吸引外商投资总额8.13亿美元,合同外资4.57亿美元。

全年吸引外省市企业1227户,注册资金15.31亿元。

私营经济继续发展壮大。至年末,全区拥有私营企业20544户,注册资金234.84亿元,其中当年注册户数4798户,注册资金55.73亿元,比上年增长41.6%。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55.38亿元,增长40.9%,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26.9%,创造税收收入17.30亿元,增长64.8%,占全区税收总收入的30.3%。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教兴区战略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重点,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全年申请专利704件,比上年增长16%。组织科研项目88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项,市重点攻关项目2项,市创新资金项目6项,区科研发展基金项目77项。全年科研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宝山科技进步奖24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项。实施科技产业化计划项目6项,总投资950万元,年产值6250万元,年利税1075万元。组织新产品试制6项,总投资5280万元,全年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24项,技术贸易额0.26亿元。全年创建区级科普示范村31家、科普村63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区称号,大场镇和友谊路街道分别被授予市、区科普示范镇(街道),吴淞中学被列为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校”。

教育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提升教育质量。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241所,其中中学51所,小学65所,幼儿园80所,教职员工1.08万人,在校学生12.2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4%,普通高校录取率为81.5%。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校校通”工程,完成了远程教育、网上会议室2个视频系统的建设。

推进体制、机制、投资三位一体改革,努力形成宝山教育多元化发展格局。年内完成七色花等四所幼儿园的改制,至年末,全区社会力量办学校31所,在校学生1.42万人,其中中学10所,在校学生0.65万人;小学3所,在校学生0.28万人。

卫生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成区医疗中心总体改造方案,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制定并实施《宝山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区公共卫生中心的选址工作;吴淞、海滨地区的一级医疗机构进行有机整合;筹建同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共成立23个专业质控组,健全质控网络,促进医疗质量管理。至年末,全区拥有34家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489人,拥有医院固定床位4289张。全年区级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9183.71万元。

文化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年内制作了《寻找差距明使命,奋起直追争前列》等多部专题片,推出了“抓住世博机遇,促进宝山变样”、“宝山人精神与形象”等专栏节目,开通宝山新闻网站,实现了电视新闻网上收视。

抓住特色文化传统优势,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月浦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锣鼓)”,“百佳文化小区”创建活动持续开展。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欢乐在社区”文化活动月共组织154场演出,30万人次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