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全区共有影剧院10个。全年放映电影2000场,观众28.00万人次。 全年《闵行报》发行量3.00万份。 体育 全民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2004年共组织社区健身培训活动430次,参与人次达6.50万。举办职工体育竞赛36次,参赛人数8149人。新建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总面积为1960平方米。投入经费185.00万元,对146个健身苑、点的健身器材进行了更新和整新,共更新健身器材31025件,整新健身器材147件。 学校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区中小学生体锻达标率为98.7%。其中优秀率21.9%,良好率51.7%,比上年分别提高8.8和4.5个百分点。全区学校体育竞赛33次,共有12150人参赛。 全年举办区级各类体育比赛63次,参加人数20299人次,破中小学纪录7项,市少年纪录3项。发展等级运动员85人,其中健将级1人、一级8人、二级76人。向市输送运动员60人。发展等级裁判员36人,其中一级3人,二级33人。发展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2人,其中二级32人,三级170人。 2004年成功承办国际与全国比赛4次,市级比赛5次。接待国际与全国比赛参赛队伍46队,运动员468人;接待市级比赛参赛队伍56队,运动员535人。 在第三届青运会上,全区共有362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金牌67枚。闵行体育代表团荣获上海市十五项团体金牌第二名、八项团体金牌第三名、体育道德风尚奖和竞赛组织奖。 社会福利与救助 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社会救助与帮困。2004年,共对困难患者实施医疗救助4424人次,救助金额为587.43万元。全区城镇人口中共有社会救助保障对象19365人。其中,保障职工家属和失业、无业人员及其家属8921户15594人,每月支出低保资金245.36万元。在节日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中,全区民政系统共筹集资金401.97万元,对21600多名城镇低保对象、重残无业补助人员、困难协保人员、民政传统救济对象、农村五保户和大病重病患者发放了节日补助金。 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力度,扩大覆盖面,提高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全年投入各类社会保障资金466.86万元,共救助贫困残疾人员8697人;投入资金1226万元,完成了175个无障碍设施的改建工作,为残疾人的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便利。 继续推进福利事业社会化,使养老福利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区现有养老机构25所,其中,区属福利院2所,镇、街道办敬老院13所,社会办敬老院10所;养老总床位2831张,入院老人2527人,床位利用率为89.3%。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网络。 五、人民生活 人口 200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8.6万人,比上年增长4.7%。其中非农业人口63.2万人,比上年增长8.6%。出生人口0.69万人,出生率8.8‰,比上年上升3.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52万人,死亡率6.6‰,比上年下降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9%。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8岁。 劳动就业 2004年末,按劳动工资制度口径统计,全区职工人数91100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4000人,比上年增长0.1%;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8100人,比上年下降25.0%;其他所有制单位职工59000人,比上年增长7.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9万人,比上年减少24.0%。 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落实就业的相关政策。2004年,全区新增本区劳动力就业岗位32476个,其中,城镇居民实现就业1529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8287人,非正规就业8897人。全年区职介所共为本地劳动力进行用工推荐2.87万人次,录用1.39万人,推荐介绍成功率为48.4%。 居民收入和储蓄 随着全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2004年,全区城镇职工年均工资2.3万元,增长10.0%。农民劳均收入1.5万元,增长9.0%。 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居民住宅 居民居住环境和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新建住宅的总体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有10个住宅小区被评为上海市“四高”优秀小区。旧区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其中,全年完成“平改坡”工程157幢,建筑面积达42.3万平方米;“平改坡”综合改造162幢,建筑面积39.1万平方米;综合整治281幢,建筑面积78.4万平方米。全年“平改坡”、“平改坡”综合改造、综合整治实事项目总投资共计1.93亿元,受益居民共计27416户。 六、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 进一步完善了城镇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年内续建和新开工项目35项,涉及市政道路、轨道交通、河道整治、绿化景观等,项目总投资33.2亿元。 2004年完成了纪翟路、新镇路、双柏路、华宁路南段、颛兴路上立交、顾戴路西段、元江路、昆阳路、南辅道、莘松路改建、水清路外环线匝道等一批新改建道路工程;完成北横泾四期、蒲汇塘一期、新泾港等河道的整治工程;完成元江路污水总管等水环境治理工程。 完成128处公用电话亭更新改造工程。完成270座垃圾间上下给排水改造工作,新建垃圾压缩站10座。改造农村旱厕8座,新建公厕21座。全面完成了沪闵路、都市路、莘建东路等路段的63座133个公交候车亭的建设安装及接电工作,在沪闵路、莘松路等路段辟建了30只公交港湾式停靠站。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网络和设施不断完善。区内共有公交线路182条,其中途经的线路49条,日均客流量127万多人次。年内新辟了150路、浦江镇定点班车;延伸了725路、759路、沪莘线、周川线、莘华线等5条线路;调整了149路、152路、205路、莘车线、莘纪线、闵环线等6条线路。建成并启用了静安新城的506路、752路终点站,调整和完善了120路、205路终点站设施。自来水售水量约2.6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约1.4亿立方米。全年售电量110亿千瓦时,完成电网改造投资7.1亿元,生产用电投资3.6亿元,生活用电投资7.8亿元。全区共有家庭燃气用户62.41万户,比上年增加4.79万户。其中,天然气用户20.65万户,比上年增加10.02万户;人工煤气用户18.26万户,比上年减少6.71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户23.50万户,比上年增加1.48万户。全区居民家庭气化率为100%。 七、城市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保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国家生态区建设和推进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全面推进以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城区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其中大治河三鲁路断面达到IV类水质标准。全区空气质量保持在一、二级水平,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的天数占全年86.0%;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为0.175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09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为0.05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0.059毫克/立方米,均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全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7分贝,夜间为49.2分贝,达到二类区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