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在中共宝山区委、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人民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区委三届六次会议和区四届五次人代会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定目标和主要任务,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2001年,宝山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据统计,全区完成增加值1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高出全市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2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完成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第三产业完成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三次产业的结构为2.5:48.9:48.6。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区地方财政收入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增幅高出全市2.3个百分点,完成年度预算的106%。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2.4亿元,增长22.4%;营业税6.7亿元,增长28.7%;企业所得税4.6亿元,增长37.3%;个人所得税1.4亿元,增长14.5%;房产税0.7亿元,增长33.1%;契税1.1亿元,增长30.7%。全年区地方财政支出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0.16亿元,比上年增长6倍;第二产业完成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第三产业完成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投资4.5亿元,比上年增长9.8%,更新改造投资5.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投资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房地产投资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农业: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实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年在耕地面积比上年减少1.2%的情况下,实现农业总产值12.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种植业完成5.2亿元,比上年增长9.8%;林业完成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倍,畜牧业完成3.5亿元,比上年增长0.1%,渔业完成3.2亿元,比上年下降0.7%。全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调整为37:63,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8%,农产品商品率88.2%。年末拥有耕地面积15192.7公顷,果园面积2270.9公顷,淡水养殖面积4869.5公顷。全年生产粮食6.2万吨,蔬菜34.6万吨,水果6.6万吨,生猪出栏42.3万头,家禽出栏240.5万羽,鲜蛋0.4万吨,牛奶2.4万吨,水产品1.3万吨。

工业: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产销衔接状况良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幅比上年加快3.3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54.5%,拉动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工业产品销售率100.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利润总额9.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充分利用宝山的区域优势,积极发展冶金延伸业。全区工业完成冶金延伸业销售产值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占全区工业的比重为37.4%,其中,集装箱制造业完成19.7亿元,比上年下降10.7%;钢铁冶炼及压延完成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金属结构件及其制品完成9.5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区工业的发展。各经济发展区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6.1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净增19.9亿元,占全区增量50.5%。

“1+5”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全年工业园区完成投资11.5亿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4亿元,城市工业园区已被列为国家光盘生产基地。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建筑企业(包括四大冶建公司)完成施工产值57.6亿元,施工面积355.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2.2万平方米,按施工面积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4.7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5.3%。

商业:通过区域商业的战略性调整,全区商业达到了优化布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全年实现商业增加值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2.9%,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35.6亿元,增长11.9%;穿的商品零售额9.5亿元,增长1.2%;用的商品零售额34.6亿元,增长8.9%。

以连锁超市和专卖市场为代表的新型商业业态显示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大型连锁超市实现商品零售额13.3亿元。全年钢材市场成交金额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储运、邮电通信业:全年储运、邮电通信业呈稳定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区拥有仓储企业175个,仓储面积247.3万平方米,实现营业收入6.1亿元。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全年发送函件294万件,国内特快专递66万件,国际特快专递3万件,订销报刊杂志15373万份。全年新增电话交换机容量2.3万门,总装机容量达到37万门。年末电话用户32.8万户,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住宅电话24.8万户,比上年增长11.1%,住宅电话普及率79.6%,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商品房施工面积35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0%;竣工面积1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7%。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1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0%;商品房销售额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个人购房比重占96.3%。存量房交易也趋于活跃,全年已登记的存量房交易过户面积105万平方米,存量房交易成交金额19.6亿元。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对房地产业的投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房地产业投资完成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1%。

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区拥有10家银行,4家保险机构,6家证券机构,全年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年末银行存款余额4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贷款余额255.4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全年保费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旅游业:丰富旅游服务内涵,整合优化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呈现新局面。全年各旅游景点接待人数55万人,比上年增长13.9%;实现营业收入754万元,比上年增长47.1%。各旅行社组团人数9.8万人,接待人数8.9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区内各大宾馆、饭店接待国内外旅客46.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各宾馆、饭店年末拥有客房数3147间,客房床位数6068只,星级宾馆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