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户籍人口108.17万人,非农业人口108.07万人;出生2932人,人口出生率为2.72‰,死亡7761人,死亡率7.19‰,自然增长-4829人,自然增长率为-4.47‰。2003年外来流动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区外来流动人口为20.34万,比2000年底五次人口普查时增长了3.4%。 就业 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新增就业岗位27172个,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数的151%,登记失业人员27297人,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新开发“4050”项目81个,吸纳从业人员453人;新建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339个,吸纳从业人员1219人;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100%得到安置。区内38家公益服务社共有从业人员7822人,享受岗位托底补贴的就业困难人员有6857人;区内职业介绍机构共发布招聘信息9249条,招聘人数达3.5万人次,介绍成功2万余人次。 围绕“技能振兴”计划的实施,共完成职业培训16518人,中高层次培训比例达46.4%;发展职业见习基地19家,累计有463人次参加见习培训,见习后平均就业率为72%;认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服务(商贸)型企业7家、劳动就业服务企业11家,享受园区房屋补贴的劳动密集型企业10家,安置失业协保人员305人。 市政建设和城市环境 功能性、枢纽型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轨道交通8号线杨浦段动拆迁工作已全面完成,区域内7座车站进入土建施工阶段;大连路越江隧道和大连路拓宽工程9月已竣工通车;中环工程杨浦段已于4月份启动,五角场立交工程拆迁工作基本结束,下沉式广场已开工建设,翔殷路越江隧道工程已于6月开工。 全年完成了21条重点路段和22个小区的综合整治工作,拆除违法建筑10.1万平方米,虬江泵闸和杨树浦港泵闸工程都进入了土建施工,年内疏浚河道清淤5.5万立方米,调水引清冲污1.12亿立方米,新建防汛墙4100米,铺设污水截流管3900米;新扬州11万伏和赤峰3.5万伏变电站投入运行,完成了17个低洼积水点改造项目。 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二级和二级以上天数达到85%以上,略高于上海中心城区平均水平,达二十年的最好纪录;完成22台燃煤炉窑的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创建绿色社区17个,四平、控江2个街道创建基本无煤街道工作也已通过验收。全区已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居民21.68万户。目前,全区已有10个街道(镇)申报创建市容环境达标街道(镇)。 居住 住宅建设和旧区改造加快发展,居民居住质量不断提高。新建住宅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年内创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和高水平管理的“四高”优秀小区6个,总建筑面积69.92万平方米;年内落实菜单式全装修试点住房6339套,总建筑面积74.72万平方米。新一轮旧区改造稳步推进,筹集动迁配套商品房50万平方米,完成拆迁建筑面积30.1万平方米,8968户。住宅小区整治完成104.7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竣工8.05万平方米,多层住宅“平改坡”工程完成145幢,28.7万平方米。实施廉租房制度,改善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受理廉租房申请893户,落实配租821户,落实率达91.9%。 城区绿化 全面推进城区绿化建设,城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新建公共绿地7.18公顷,新建专用绿地15.47公顷,破墙透绿2100米。新种、补种行道树1636株,占地1.2公顷的四平科技公园二期绿化工程全面竣工,占地3.85公顷的大型公共绿地——沪东公共绿地工程进展顺利。 文明城区建设 以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为抓手,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年内评出市级文明单位47个,区级文明单位378个,创建文明社区8个,文明小区406个,文明窗口460个,区文明窗口标兵91个,区精神文明十佳好事10件,市军民共建先进集体41对,区军民共先进集体84对。五角场街道创建全国文明社区和江浦、平凉、长白等3个街道创建市级文明社区活动有序推进。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治安环境不断优化,刑事案件发案率低于全市平均值6.9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