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积极引导发展私营和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增势明显。年末,私营企业户数达7684户,比上年增长24.7%,注册资金达11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6.0%,投资者人数17795人,雇工人数43875人,上交区级税收46466万元,比上年增长66.3%,对区财政的贡献率达20.29%,私营企业户数保持中心城区第4位.2004年末,个体经济稳步发展。个体工商户14978户,从业人员15726人,注册资金10300万元,上交区级税收4192万元,比上年增长22.14%。

三、城市建设与管理

住宅建设

由于受宏观调控政策和动迁政策的影响,住宅开竣工面积都有所下降。全年住宅施工面积295.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2%;其中新开工面积100.17万平方米,住宅建设竣工面积105.8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2%。

市政工程建设

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逐一落实。亚洲最大的长途汽车站基本建成,轨道交通一号线北延伸闸北段建成并投入运行。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M8号线闸北段、中环线闸北段等项目的建设。

全年完成40条中小道路和1个示范区域的综合整治工作,拆除违法建筑23.17万平方米,年内疏浚河道清淤8万立方米,调水引清冲污3650万立方米,新建防汛墙(护岸)3800米,铺设污水截流管2200米。

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区域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建、改建道路6条,总长度

2562米;大修道路3条,总长度63552米。区府实事项目工程建设竣工完成12项,新建永和南排水站一座。

环境保护

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环

境空气质量二级水平的天数占全年的85%;区内固定源噪声达标率达100%,噪声整治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5.5分贝。环境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成。共完成13台4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全区已建成7.69平方公里基本无燃煤区域,其中,彭浦镇创建成“基本无燃煤镇”。

城市绿化

公共绿地建设成绩显著。全年新建各类绿地21.28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3.63万平方米,完成苏州河延岸汉中路段绿带建设。至年末,全区3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绿地共有20幅,全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16.52%提高到17.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2.31平方米提高到2.36平方米。

四、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实力进一步加强。全年区级财政用于科技事业费比上年增长143.63%。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加快。2004年新认定市高新技术企业8家,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7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35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4010万元。年内新增国家级、市级重点新产品项目和火炬计划项目10项,其中6个项目获得无偿资助58万元。新增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7项,获得无偿资助资金365万元。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4年新增各类科技型企业134家,吸纳注册资金7.43亿元,科技型企业的区级税收达到1.67亿元。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加强。去年共申请专利763项,其中发明专利232项,实用新型专利406项,外观设计专利125项。

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上海多媒体产业大厦完成建设,云华科技大厦年内完工并即将投入使用,科技产业投融资平台初步形成。积极探索科普工作新途径,开展流动科技馆、科普进军营50余项科普活动;相继建成5个大型电子科普画廊和10个电子科普触摸屏。

教育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为42345万元,比上年增长9.7%。完成风华中学新校舍、市北中学改扩建工程的建设。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163所,其中中学52所,小学35所,幼儿园57所,教职员工906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895人。在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1.2%,本科学历占50.1%,大专学历占37.9%;中学高级教师占6.9%。在校学生84949人,中小学生入学率为100%,成人教育不断发展。全区共有成人学校47所,参加学习、培训的达到16万人次。

教育多元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区社会力量办学校33所,在校学生114万人,其中中学16所,在校学生1万人;小学3所,在校学生0.24万人。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04年闸北区教学质量及高考成绩继续在全市名列前茅,高考一榜达线率高达85.3%。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文化事业费的支出比上年增长32.87%。至年末,全区共有区属文化单位12个;区级图书馆1个,全年接待34.9万人次;电影院、影剧场4个,全年观众40.2万人次。闸北有线电视中心播出新闻1350条,专题40部,平均每周播出时间3.5小时;闸北报全年出版52期,平均印数约2.5万份/期。

区文化设施持续改善。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临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社区文化设施总面积达50647平方米。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举办了“阳光季节”中小学校歌曲创作演唱赛和华彩四季等群众文化系列活动。配合市有关部门建成上海铁路博物馆和中国乳业博物馆。

卫生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区级财政用于卫生事业费的支出为5863.87万元,比上年增长6.33%。区公共卫生大楼按节点完成主体框架建设,区精神卫生中心医疗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区中心医院委托二军大长征医院管理成效明显。至年末,区域内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医疗机构实有床位4323张,卫生技术人员4607人,其中:执业医生1829人,注册护士1751人。年末有家庭病床1328张,社会力量办医取得新进展,有民办医疗机构14家,个体诊所21家。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区级财政用于体育事业费的支出比上年增长70%。兴建了闸北网球馆,改造了闸北体育馆、游泳馆。

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年内,本区运动员共有365人次在市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前8名,有56人次夺得32项冠军;44人次夺得34项亚军;60人次夺得34项季军。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上,由我区培养输出的四名运动员共获得一块银牌、一块铜牌、一项第四名、一项第八名。全年向市级体育单位输送了52名优秀运动员。

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在全区中小学中全面推广《健康标准》;举办了上海市万名公务员健身行活动;兴建了2个社区运动场。建成体育健身苑(点)14个,社区居民健康体质监测站2个。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全区现已建成“七街一镇”文明社区,市级文明小区144个,区级文明小区134个,市、区级文明小区达到61%。已建成市级文明单位48个,市级文明示范标志区域1个,区级文明单位258个,区级文明行业1个,区级文明机关31个。城区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