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闸北区统计局

2005年3月9日

2004年是闸北打造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的启动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与上海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新闸北和打造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保持了我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区人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第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占全区增加值的26.1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全区增加值的73.8%。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收入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区级财政收入22.90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营业税104474万元,比上年增长24.6%;企业所得税32297万元,比上年增长54.9%,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契税23541万元,比上年增长57.0%。从行业税收增收情况看,我区商贸服务业、房产建筑业、都市型工业和现代交通服务业四大产业区级税收比上年增长28.7%,对区级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77.9%,其中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分别达到30.1%和37.1%。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基本建设支出50718万元,比上年增长44.9%;科教文卫体事业支出51386万元,比上年增长11.68%。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再创历史新高。进一步显现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拓展多元化、市场化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36414万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2%,比上年下降46.7%;房地产开发投资47102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92.8%,比上年增长26.4%,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投资额的比重继续上升。

商业

商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2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区级税收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区属商业销售比重继续下降,社会商业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大型综合性超市已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中坚力量,欧倍德、易初莲花等大卖场年内建成开业,纳税在我区的大润发销售额突破70亿元;以社区为中心的区域商业化消费倾向明显,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连锁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应凸现,成为最显成长性、最具活力的市场经营业态。

各类商品市场不断发展,市场集聚作用明显。至年末,全区共有商品交易市场85个,其中:生产要素市场3个;生产资料市场7个;工业消费品市场40个;农贸市场35个。

房地产业

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行业区级税收5.85亿元,比上

年增长45.0%。全年存量房交易15382套,面积120.33万平方米,成交金额68.02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2.2%,14.8%和59.3%;商品房销售套数和面积比上年稍有下降,但随着房价的上扬,成交金额比上年增长28.58%,其中商品房预售8952套,面积90.50万平方米,成交金额76.02亿元;商品房现售1249套,面积14万平方米,成交金额7.3亿元。每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达到7973元,比上年的5415元上升了46.27%。

工业

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工业产销率达99.73%。实现工业增加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工业区级税收1.6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工业经济坚持“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先导作用进一步显现,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技术能级和市场竞争力。市北工业新区二期改造9号、10号地块竣工,新建的都市型标准厂房,90%入驻的是“双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企业;印刷媒体园二期建设稳步推进,作为我区特色产业印刷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

都市型工业园区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区内共有工业园区30个,入驻企业541户,年末从业人员880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旅游业

区域内共有42家旅游企业,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77.32万人次。通过组团旅游为58.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13%,实现旅游收入4.4亿元,比上年增长68.4%。至年末,全区有旅游宾馆22家,接待82.24万人次。作为上海旅游节的分会场,闸北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在大宁灵石公园举办了大型激光烟火、空中芭蕾跳伞表演;还成功举办迎新年宝华寺撞钟等节庆活动;以“茶,品味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吸引了近15万人次参与,扩大了闸北在海内外的影响面和辐射面。

二、改革开放

国有资产管理和企业改革

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目标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加快。年内基本实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目标,对区直属主要企业实现了企业化管理。全年完成企业改制11户(非独立核算单位34户),盘活存量资产3660.04万元,吸纳增量资产1698.74万元,1553名职工转变身份走向社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

外贸出口

外贸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完成外贸出口额2.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民营企业出口52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1.39%;“三资”企业出口158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73%,外贸企业出口431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9.02%,主要出口日本、美国、欧盟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趋于平衡。

招商引资

国内合作取得新的突破。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335项,引进内资4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大项目72个,引进资金27.33亿元,比上年增长38.9%。

利用外资引大引强成效明显。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什兰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新日本空调(上海)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闸北。全年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1家,下降23.9%,合同利用外资2.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实际到位金额1.18亿美元。在合同外资中,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5个,合同外资1.99亿美元,这些项目在投资领域上有了很大突破,涉及了建筑工程、电子商务和物业管理等。在引进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独资企业居多,有38家,占总数的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