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现代服务业逐步培育发展。全区服务业实现区级税收1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6.18%,占区级税收比重达到44.87%,比上一年增加6.6个百分点。以生活性服务业为特色的中环市级商圈初步形成,内外资大型商贸企业进一步集聚。桃浦、长征工业区实现功能转型,分别被列为市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上海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楼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楼宇品质和商务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入住率和税收贡献率不断提高,成功打造绿洲中环中心、普陀科技馆2幢税收“亿元楼”。总部型企业加快落户,总部经济特征逐步显现,新引进特易购、世贸控股、劲霸男装、凤凰传媒等一批内外资著名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积极推进,创意设计、动漫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聚化、品牌化发展势头,纺织博物馆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商标火花博物馆、米高梅娱乐中心、游艇游船展示馆等文化旅游项目进展顺利。

(十一)物流业

物流产业能级得到提升。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6.6亿元,完成区级税收1.53亿元。充分发挥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的功能优势,大力发展高端物流,已建成了37个物流项目,全市70%的超市、卖场物流在这里配送。一批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保税物流中心获国务院批准,一期工程全面竣工;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即将正式运营;农工商物流二期主体工程即将结构封顶。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达科电子、盛企LED电研发大楼、航天研究设计院等科技型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成为新型光源研发测验基地。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强全区招商工作统筹和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六街一镇”退出直接招商引资,建立了区招商服务中心和10个分中心。五大重点地区、科技园区开发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组建了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办公室、区市场搬迁推进办公室和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公司“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全面启动了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成立区国有企业董事监事管理中心,开展聘请外部独立董事、推选职工董事和委派监事会主席试点工作。加强和完善区投融资工作,制定了融资管理办法,成立了融资管理办公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宽。

(二)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引进内资企业1834户,注册资金53.61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91户,同比增长16.67%。引进各类服务业企业 1606户,占引进内资企业数的87.57%;注册资本25.22亿元,占引进内资企业注册资本的47.03%;我区重点发展的信息、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注册资本占全部引进服务业的13.8%。

年内引进外资新项目134个,累计批准合同外资3.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64%。世贸控股、凤凰传媒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我区。全年外贸进出口额12.6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02%。其中,外贸进口总额3.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0.49%;海关直接出口额9.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9%。

(三)工商登记

全区登记新开内资企业199户,累计总户数4706户,其中,企业法人3129户,营业单位1577户,总注册资金304.7亿元。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672家,集体企业102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26家,有限责任公司2626家,联营及其他类型企业59家。

全年新登记“三资”企业114户,累计登记718户,比上年增加14.70%。注册资金9.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按企业类型分:年末独资企业563户,合资企业127户,合作企业28户。

年内新增私营企业2375户,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总数达18699户,比上年增长2.15%。注册资金28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8%。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1743户,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12243户,比上年增长0.81%;总注册资金1.50亿元,比上年增长5.80%。

三、社会事业

(一)科技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华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区启动建设,华师大科技园专业孵化器公司成立。LED特色产业链初步形成,一批国内外LED领域著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天地软件园及未来岛高科技产业园形成集聚。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开发力度,评选出首批区领军人才标兵2名、领军人才10名。加大人才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资助教育和卫生系统、博士后创新基地以及领军人才293.20万元。建立和完善了区公共人事一体化服务平台。

年内完成专利申请数达1466项,专利申请的结构得到优化。获得各项资金支持24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年内列入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0项;列入国家级和市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列入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4项;列入市种子资金项目21项,列入市启明星项目3项,6家企业被评为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落实国家、市科技专项计划81项,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25项,2家企业被评为国家创新示范企业, 85家科技企业被重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151亿元。全年登记技术合同323份,技术合同额21000万元。

(二)教育

教育强区建设有力推进。编制完成了《普陀区教育资源配置规划(至2020年)》,进一步调整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布局。积极推进公建配套教育项目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着力提升整体办学质量,分别与同济大学、上师大、华师大合作共建曹杨中学教育合作基地、上师大附属第二实验学校和华师大四附中,建立“桃浦地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曹杨中学等5所区实验性示范高中挂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序实施,加快托幼一体化改造。未成年人工作通过全国普测。由政府支持、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关爱儿童事业发展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稳步发展,新曹杨职校建成使用。“社区教育实体化项目”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继续加大,2008年达到93462万元,比上年增长7.55%。年末有小学27 所,在校小学生2.49万人;一贯制学校13所,初级中学14所,在校初中学生1.61万人;拥有完全中学8所,高级中学3所,在校高中生0.86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特殊学生数0.05万人;幼儿园46所,在园儿童1.35万人;现有民办中小幼学校33 所,在校学生1.35万人;社区学校9所。2008年初中毕业生录取率达96.70%。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年末教育系统在编在职教工7594人,新增大专以上学历教师221人,参加国际交流132人次。继续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年末累计建成校园网86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