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三)文化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开展了以苏州河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苏州河诗歌创作征集活动共收到国内外作品近800篇,“苏州河文化论坛”和“新上海人歌手大赛”成为上海文化品牌。首次编制了《2008—2015年普陀区文化发展规划》。

努力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876.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0%。全年文化设施改造支出21361万元,区图书馆新馆竣工,部分设施投入使用。年末拥有图书馆11个,文化馆(站)12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88.1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总量为54万册),年流通量177.5万册。全区现有影剧院、厅6个,全年共放映电影2.3万场次,其中社区露天电影放映388场次,共计观众85.5万人次。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2.33万场次,累计吸引136万余次群众参与。推进真如世博主题展览区、长风主题实践区建设,开展了区市民文明公约大讨论,推出了文明小使者“点点”和“天天”卡通宣传形象。建立了区迎世博专题网站,组建宣讲团队近百支,通过东方讲坛、社区学校等开展世博培训,市民培训达10余万人次。举办“我们大家的世博”图片展、“图书漂流、牵手世博”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逾500场。长风社区志愿者自发组成护河队,开展苏州河保洁、整治工作。积极开展窗口服务行业立功竞赛、“迎世博、学双语”等活动,积极推进窗口服务文明示范街、示范点创建工作。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9.12万户,全年发行《新普陀报》53期,累计发行120万份。

(四)卫生

卫生事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资源纵向整合,引进了市儿童医院和市妇幼保健中心;开展国际合作和引进市级优质医疗资源,推进慢性病防治;积极实施区中心医院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措施全面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缓解,社区卫生中心减免诊查费363.53万人次,共计2544.68万元。发展红十字事业,成功创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全面实施新一轮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大学科建设和临床科研投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级以上课题8项。

2008年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33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1.71%(见图四)。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23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所,个体诊所25家,企业医务室56家。年末全区卫生工作人员7449人,比上年增加2.32%;全区卫生技术人员6224人,比上年增加3.87%;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7.19人,比上年增加0.25%。年末全区实有医院病床4917张,比上年增加6.36%;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5.68张,比上年增加0.32%;病床使用率98.21%,比上年增加3.28个百分点。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达94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0%,其中急诊抢救病人3.91万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6.84%。年内实有家庭病床5752张。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80.89岁,男性78.72岁,女性83.11岁。

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