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个体、私营经济

年内新增私营企业1625家,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总数达7927家,注册资金102.92亿元,全年实现销售营业额56.75亿元。个体工商户达到11243户,注册资金0.92亿元,销售营业额达到4.82亿元。

工商登记

全区登记新开内资企业(不包括私营企业)566家,累计达9015户,其中,企业法人6501家,营业单位2514家,总注册资金190.14亿元。全年新登记“三资”企业78家,年末累计达496家,注册资金6.32亿美元,其中外方出资4.59亿美元。

二、社会事业

科技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产业步伐。全年共投入科技经费6.4亿元。年内列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9项;列入国家级和市级“火炬计划”项目7项;列入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1项;列入市种子资金项目8项;列入市专利二次开发项目5项;列入市国际合作项目1项;列入市启明星项目1项;列入市西部开发项目2项。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年末累计高新技术企业52家,列入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6项。全年登记技术合同1968份,合同成交金额17799万元。年内引进民营科技企业393家,注册资金7.5亿元,年末在册民营科技企业1583户。

成功举办“科技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全国第二届科技活动周普陀区活动。开展了《WTO与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等宣传普及,培训干部、专利管理者和专利工作人员700余人次。

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建成“普陀教育信息网”,实现“校校通”,全面完成全区中小学校校舍达标工程建设。年末有小学36所,在校小学生3.64万人;中学59所,在校中学生5.33万人;职校3所,在校学生0.48万人;幼儿园57所,在园儿童1.46万人。现有民办中小学27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九年义务制教育高质量继续提高,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普及率99.8%。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年内新增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10名。

文化

以社区为中心的群众文化活动取得新发展,精心组织了第三届上海国际花卉节开幕式,举办了迎“十六大”民族大联欢等群众文化活动。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780余场,观众130万人次。文化市场井然有序,全区现有影剧院、厅13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41万场,观众63.4万人次,其中,社区露天电影放映170场。年末现有文化馆、站12个。全区各街道、镇图书工作三级网络取得进展,年末有图书馆11个,其中,特级图书馆1个,一级图书馆4个,区图书馆总藏书量36万册。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0.2万户,全年发行《新普陀报》52期,增刊2期,发行累计75.6万份。

卫生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多元办医体制取得进展,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建成区中心医院急救医疗中心,建立普陀区肿瘤热疗中心和眼病诊疗中心,完成区精神卫生中心病房大楼改扩建,开办普陀区万里门诊部。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13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站、校、所)21所,个体诊所26家、企业医务室66家。

年末全区卫生工作人员661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520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6.55人。年末全区实有医院病床4051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4.81张,病床使用率达95.57%,比上年提高1.62%。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达60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6.58%,其中急诊抢救病人11656人次,比上年增加16.48%,抢救成功率达92.90%;开设家庭病床5357张,比上年增加4.55%。区属医疗卫生设施进一步改善,年内完成基建投资3089万元;年末区属医院拥有固定资产63217万元。年内引进了博士2名、硕士11名、高级卫技人员1名,高级卫技人才柔性使用3名。年内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4家,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78.38岁。

体育

全民健身活动普及,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新建社区市民体质监测中心3个;新建“体教结合”训练中心3个;完成健身苑(点)器材更新任务,其中,更新健身苑3个、健身点77个。全年举办各项群众体育活动106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67万人次;全区学校体锻达标率92.7%;举办各类竞赛活动25次。培养等级运动员58人,培养等级裁判员4人,向市级以上运动队输送体育人才26人。在市以上比赛中,我区运动员共获奖牌549块,其中冠军102名。

体育产业得到发展,年内销售电脑型体育彩票7018万元,即开型体育彩票420万元。

三、投资与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年内共审批投资项目161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87亿元。其中,商品房投资47.23亿元,基本建设投资4.95亿元,更新改造投资1.69亿元。

住宅建设

住宅建设势头强劲,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全年住宅施工面积700万品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331.41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160.4万平方米;完成公建配套施工面积38.15万平方米,公建配套竣工面积22.42万平方米;创建“四高”优秀小区15个,完成“平改坡”改造工程的住宅145幢,实施菜单式全装修试点住宅3629套。全年拆除危旧房15.44万平方米,动迁居民4534户。

市政建设

区域道路网络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拓宽、辟通、延伸了陕西北路、昌化路、顺义路、中江路、叶家宅路、祁连山路南段、丹巴路等7条路。建成了中江路桥,完成真华路立交桥的管线搬迁和云岭东路沉管工程。拆除违章建筑7.5万平方米,完成景观立面整治7.87万平方米,完成屋顶整治2.7万平方米,完成积水点改造2处,人行道彩板铺设27条。新增加道路面积6.2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区环境质量改善,清洁能源替代和“基本无燃煤社区”创建工作提前完成。年削减用煤量1万吨,削减烟尘排放265.6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204.8吨。全年区域内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22毫克/立方米,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平均值为0.159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年平均值为0.049毫克/立方米。年内创建“基本无燃煤社区”街道2个。完成桃浦河、西虬江、横港河、大场浦的整治任务;完成苏州河六支流污染源点截污纳管288只。全年完成半岛花园、大华清水湾等亲水平台建设500米,新建、改建防汛墙10345米,拆违9.8万平方米,疏浚土方22.3万立方米。全区推广垃圾分类收集20.04万户,环卫设施投资989.2万元,建成垃圾压缩收集站10座,建成废弃物再生设备4座,新建公厕2座,改建公厕5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