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2003年,全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设新普陀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持续高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推进,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实现增加值5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7%,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0.2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35.4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64.30%。全年财政收入完成43.28亿元,比上年增长32.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6%,财政收入中完成工商税收2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6.01%。

(二)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共审批投资项目15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74亿元,其中,商品房投资41.50亿元,基本建设投资4.59亿元,更新改造投资1.65亿元。

(三)农业

全年农业增加值实现0.12亿元,比上年下降48.52%。

区域内农业经济结构全面调整,年末向外租购土地3050亩。全年农副业总收入517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39万元,畜牧业产值3839万元。

全年牛奶产量2215吨,禽蛋总产量447吨,生猪出栏数33876头,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18636头。年末农业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150千瓦。

(四)工业

销售产值总量不断扩大,都市型工业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9%;工业总产值1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4%;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1%,实现工业利润7.07亿元,工业产销率达到99.11%。全区重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4.48亿元,轻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5.15亿元。标准厂房建设继续推进,全年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43万平方米,竣工36万平方米,累计建成150万平方米,租售率达90%。上海国际包装印刷城一期工程竣工,"一区一品"特色产业建设进度顺利。积极推动传统老工业区振兴、转型,完成市区联手项目6项(家),累计完成36项(家)。

(五)建筑业

建筑企业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生产全面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0%,全年完成施工产值69.44亿元,比上年增长43.62%,施工面积744.45万平方米。全区年末登记建筑业企业152家。

(六)金融业

金融企业服务不断改善,金融存贷款业务量继续增加,年末九家主要商业银行各项存款65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3.5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6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81%,年末各项贷款33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63%,其中个人住房担保贷款61.41亿元,比上年增长53.57%。

(七)商业

区域商业稳步发展,"大商圈,小中心"的规划布局逐渐成型,商业企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增加值17.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完成商业销售营业额244.78亿元,实现商业利润3.78亿元。

区域商业设施布点不断完善,社区商业中心建设不断推进,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6.35%,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36.87亿元,穿的商品零售额13.47亿元,用的商品零售额41.16亿元。连锁商业网点达到492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120家,便利店233家。

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全区现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23家,其中消费品市场100家,生产资料市场20家,生产要素市场3家。年内变更市场15家,注销市场3家。市场成交总额31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8%。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8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9%;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3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8%。

(八)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4.10亿元,比上年增长40.38%。全年商品房开发量、销售量和房价均创历史新高,商品房投资总额41.50亿元,其中住宅建设投资39.30亿元。商品房预售25520套,建筑面积287.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99%,预售金额166.86亿元;商品房销售23521套,建筑面积280.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65%,销售金额131.87亿元。商品房销售均价4697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21.03%。

年末在区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49家,年总收入65.11亿元,实现利润2.81亿元。

(九)旅游业

旅游服务业得到新发展,"五馆"建设全面启动。年内鹤壁煤电古典艺术博物馆开馆,成功举办了上海旅游节普陀系列活动--真如古镇民俗民风展、真如文化庙会花车巡游、长风公园意大利巴洛克光雕艺术展等。

积极推进星级宾馆评定工作,年内新增三星级宾馆1家,年末区内星级宾馆累计达22家。年末共有旅行社44家,旅行社组团人数21.57万人次,接待人数22.0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0%。

全区主要旅游景点设施年内共接待旅客485万人次。

(十)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全区交通、运输状况不断改善,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加快,累计建成标准物流仓库12万平方米,一些相当规模的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全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业总收入8.59亿元,实现利润1.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1.61%和34.95%。全区运输车辆4471辆,运输车辆总吨位17255万吨。区属仓储企业总仓储营业面积为103.25万平方米。全年物流企业实现税收1.20亿元。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集团公司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万千集团国有资产的全额转让,银城公司改革工作实质性启动。长寿商业广场、昆仑商城、四季情商厦、真如旅游购物中心等退出国有、集体资产34750万元,建设领域退出国资4163万元。上海路网智能交通技术研究所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变现资金39万元;以存量吸引增量、变现存量,真光加油站变现资金790万元,新普陀加油站变现资金450万元。推进街道(镇)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街道小企业改制40户。逐步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关系,推进政事分开、事企脱钩,推进社会事业改革。

(二)对外经济

年内新批准"三资"项目(企业)75家,年末累计批设"三资"项目(企业)818家,合同外资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97%,年末有自营进出口权和外资流通经营权的企业64家。内外资企业外贸出口同步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额4.37亿美元,同比增长45.02%;其中,外贸进口总额1.97亿美元,海关直接出口额2.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65%;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29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