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区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经 济 发 展 经济总量 区域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74.77亿元,比上年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80.54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年完成区级增加值9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33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8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区级财政收入达到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营业税11.64亿元,比上年下降1.7%;企业所得税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增值税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个人所得税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全年财政支出5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50亿元;公共安全支出5.19亿元;教育支出7.3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4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9亿元;城乡社会事务支出15.40亿元。 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8.96%,与上年相比,提高了0.33个百分点。 重点产业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四大重点产业实现区级税收23.99亿元,占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1.1%(见图1)。其中,交通商务服务业实现区级税收6.37亿元,同比增长26.2%,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区级税收3.42亿元,同比增长34.1%,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引导都市工业园区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意产业转型,完成改扩建的合金工厂,成功举办了“2008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服务外包发展势头良好,我区首家专业软件外包园区——龙软万荣基地正式开园。在多媒体谷注册的多媒体及相关科技企业超过250家。 图1 重点产业占区级财政收入比重 “三个区带”建设加快推进。不夜城现代交通商务核心区:不夜城地区实现区级税收8.56亿元,同比增长32.9%,占区级财政收入比重为25.4%。宝矿国际广场、华森钻石商务广场等项目已经结构封顶,中海万锦城等项目已经开工。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新梅卡玛卡玛商厦结构封顶。共和新路沿线综合服务业集聚带:市北工业园区13-3地块、12号地块共8万平方米建筑结构封顶;北上海现代物流园区海博物流大厦、共和国际商务广场等楼宇进入装饰阶段;多媒体谷江裕大厦建设进展顺利;东方环球企业中心21万平方米楼宇交付使用。 固定资产投资 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优化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的规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60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8.05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4.5%;房地产开发投资47.5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5.5%。 商贸业 商业布局和经营业态不断调整,消费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2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1%。 连锁商业成为我区商业销售主渠道,全年零售总额56.78亿元,占全区的零售总额的41.4 %;大润发销售额继续平稳增长,仅闸北门店08年实现销售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房地产业 全年实现行业区级税收6.30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全年存量房交易5896套,比上年下降38.5%;面积41.6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9.1%;成交金额42.99亿元,比上年下降30.1%;商品房预售1993套,面积20.50万平方米,成交金额34.25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7.4%、68.5%和60.9%;商品房现售1427套,比上年下降1.4%,面积17.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6%,成交金额1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工 业 工业以调整结构、节能减排为抓手,克服不利因素,取得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全年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38.85亿元,比上年下降2.0%;工业产销率达98.11%。全年区属工业完成总产值87.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工业区级税收3.23亿元,比上年增长8.6%。 二、改 革 开 放 政府职能转变 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开展“服务效能大提速”,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8年全区共取消26项行政审批事项。 国资国企改革 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完成了大宁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组建工作。不夜城股份公司的自然人股收购工作平稳结束。不断完善国资监管,健全企业财务总监和监事会制度。强化经营者契约化目标管理,6家区管重点企业完成签约。 外贸出口 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5.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一般贸易累计出口5.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三资”企业出口额达2.14亿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38.2%。自营出口额达2.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占全区出口额的44.6%。 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 38.9%;纺织品出口占21.9%。出口增幅稳步上升,技术咨询服务出口正在形成一股服务贸易新的创汇力量。 投资促进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内外资引进工作完成情况良好(见图2)。全年共引进内资57.01亿元,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78个;累计引进合同外资5.01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108个,增资项目39个,其中合同外资100万美元以上项目共计43个。先后引进阿科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中金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金麦克维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图2 招商引资情况 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年末,私营企业户数达11413户,比上年增长8.3%,全区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投资者人数26199人,雇工人数81337人,上交区级税收61056万元,对区财政的贡献率达18.1%。年末,个体工商户16152户,从业人员17384人,注册资金12749万元,上交区级税收710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