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城区建设与环境保护 住房保障 继续推进旧区改造。全年拆除房屋7.66万平方米,其中居民旧房6.56万平方米;动迁居民和单位1812户,其中居民1750户。拆迁基地收尾9个。确定了幸福村、彭浦十期C块、彭越浦6号等4个地块为动迁配套定向安置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基地。全年新增受理廉租房1538户。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40万平方米。 商品房新开工基地加快建设。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87.4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0.90万平方米,办公用房37.37万平方米,商业用房12.47万平方米,厂房6.74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93.9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66.69万平方米,办公、商业用房23.32万平方米、厂房3.93万平方米。 城区建设和管理 重点工程推进顺利。着力推进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点工程建设,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桩基已完成90%。汉中路综合交通枢纽基地拉开动迁。 城区市容、道路整治成效显现。老沪太路(共和新路—普善路)修工程全面完成。启动迎世博户外广告整治。开展新建住宅小区“群租”整治工作,共整治155户。在北方集团、不夜城集团管理的70个直管公房和售后房小区启动物业管理“达标补贴”试点工作。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努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市重点推进项目的结构调整,关闭长江染整厂,减少能耗约1300吨标煤;启动区政务大楼合同能耗管理试点;实施长江砂轮厂等节能技术改造。重点抓好规模以上工商企业节能工作,建立重点用能单位的月报与台帐制度。 城区环境质量逐步提高。加强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完成沪太支路以西24家企业和西泗塘截污纳管工程;完成走马塘4.4公里河段疏浚工程。全面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确保辖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区工业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低于352吨。落实扬尘污染防治长效措施,巩固“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成果。 城市绿化 城区绿地加快建设。2008年全区新建各类绿地约1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3.65万平方米。建成轨道交通八号线中山北路站公共绿地,基本完成广中绿地改造,启动实施彭浦公园改造。全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21.86% 提高到22.1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3.05平方米提高到3.1平方米。 四、社会 事 业 科技创新 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得到激发,获批各类项目60项,其中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5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4项,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试点、培育企业11家。 重点创新项目推进顺利。全区已形成“大学科技”、“铁路科技”、“装备科技”、“电力节能科技”、“数字媒体技术”五大科技创新板块。市北工业园区整体纳入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大学科技园管理范围。创新环境不断改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展“雷雨行动”等专利行政执法行动,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继续保持领先,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为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在校学生生均经费进一步提高,高中为19211元,初中为19783元,小学为14744元。 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及教育事业单位156 所,其中中学42所,小学36所。专任教师4845人,在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6.59%,其中本科学历占68.03%,中学高级教师占10.15%。在校学生75718人,其中高中学生9930人,初中学生19331人,小学生21067人。 关注均衡与内涵发展,教育质量继续保持高位稳定,各学段发展日趋均衡、协调。市民学习中心和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完成58.9万人次教育培训目标。我区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文化体育 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区文化馆新馆、区图书馆分馆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首届国际茶业交易会。 新建成彭浦新村和临汾路街道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更新了43个健身苑(点)健身器材设施。我区培养、输送的4名奥运选手表现出色,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共获1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 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完成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改扩建。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上海闸北区活动。对30557名退休和生活困难妇女开展妇科病、乳腺病筛查。针对婴幼儿食用受污染奶粉患泌尿系统结石等事件开展专项督查。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1.67岁,婴儿死亡率3.32‰,孕产妇死亡率为0。全区各医疗机构完成门急珍713.3万人次,其中区属医疗机构543.9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量占区属医疗机构的48.3%。 至年末,区域内共有卫生机构40个,其中:医院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医疗机构实有床位4779 张,卫生技术人员4906人,其中执业医生1852人,注册护士1880人。 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创建工作取得进展。推进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五街一镇被评为新一轮上海市文明社区。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闸北公园等10个惠成志愿者服务基地。各窗口行业继续深入开展文明行业、规范服务“达标”、“文明门户”等创建活动。 全区现已建成市级文明社区6个,文明小区317个,其中市级文明小区162个,市、区级文明小区覆盖率达到71.72%。已拥有3个全国文明(先进)单位,建成市级文明单位55个,市级文明示范标志区域2个,区级文明单位236个,城区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明显提高。 信息化建设 完成区政务大楼互联网宽带出口升级。建设社区治安图象监控探头和监控分中心,基本实现覆盖全区大部分重要路口和重点区域。继续完善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发完成信息公开网上申请处理系统,2008年主动公开信息1391条,其中公文类主动公开信息652条,网上申请信息227件,2008年政府门户网站专栏访问量超过2万人次,点击率达5万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救助帮困工作成效明显。通过慈善超市实物帮困和社区市民综合帮扶,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实施“百户特别困难家庭个案帮扶计划”,使100户遭受阶段性、突发性困难的家庭达到基本解困目标。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活动,全区共接收抗震救灾捐款4835.76万元。有力推进各项为老服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