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三)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面启动新一轮"区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创建3个"基本无燃煤社区"街道,年削减用煤量4.38万吨,削减烟尘排放量94.88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859.73吨。全年区域内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22毫克/立方米,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平均值为0.11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25.16%,氮氧化物年平均值0.044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10.20%。

完成了金沙江路、沪太路的道路景观建设,启动了长寿路、凯旋北路景观道路建设,建立了区灯光控制中心,完成了梦清园一期、大华清水湾二期、半岛花园、水岸名苑等景观水岸建设和新槎浦、新河南浜河道整治工程。新建、改建防汛墙13100米,拆违21万平方米,疏浚土方21万平方米。

建成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11座,新建废弃物再生处置设备2座,新建公共厕所2座,完成改建公厕1座,大修5座,新建500吨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和300吨生活垃圾水陆联运中转站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四)城市绿化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重点,全面推动绿化建设。年内新辟公共绿地64公顷,新建专用绿地30公顷,其中3000平米以上大型绿地8块,新建垂直绿化1194米,破墙透绿1659米,种植行道树1347株,建设外环林带33公顷。

五、人口、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面积54.99平方公里,常住户30.79万户,常住人口100.9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4.36万人。全年出生3880人,死亡6415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2.48‰,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4.56‰,计划生育率96.75%。

年末区属系统职工人数5.66万人,比上年增长0.35%。区属职工分布为:企业单位职工3.39万人,事业单位职工1.84万人,机关工作人员0.43万人。

全年区属系统职工工资总额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4%,年平均工资1.86万元。

就业和再就业稳步推进。全年净增就业岗位3.09万个,安置失业、下岗协保人员4.56万人次;运作"4050"项目145个,安排从业人员7180人;安置就业特困人员2011人,安置率100%。全年职业技能培训1.68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60%,累计开发自主就业劳动组织1727个,从业人员8478人,公益性劳动组织46个,从业人员1.03万人。年末福利企业105家,完成产值4.6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得到改善,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5201万元,其中,实物救助7118人,救助金额28.47万元;粮油帮困5181人,补助金额154.16万元;医疗救助2056人,救助金额242.88万元;慈善基金救助954人,补助金额26.42万元;慈善助学386人,资助金额53.89万元;慈善助医674人,资助金额48.75万元。实施"星光计划",建成4个示范性老年活动室和18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改建、扩建福利院、敬老院7所,新增养老床位130张,累计床位1610张。年末有福利院1所,敬老院19所,其中,市一级敬老院11个,市二级敬老院4个,托老所4所。全区社区服务志愿者达6.61万人次。

全年销售福利彩票4600万元。

说明:本公报内各项经济指标价值量及增减率均按当年现行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