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三)内联协作

全区投资和服务环境继续改善,招商引资工作继续保持旺盛势头。全年引进各类企业1010户,其中,工业企业124户,商业企业386户,房地产企业39户,物流企业105户。总注册资金达到37.11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4户,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有4户,外省市企业706家,注册资金20.47亿元。区内新设立外省市办事机构15家,年末累计达到151家。

(四)个体、私营经济

年内新增私营企业1997户,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总数达8451家,注册资金140.95亿元,全年实现销售营业额6.89亿元。个体工商户全年新开1945户,年末达到10983户,总注册资金0.93亿元,全年销售营业额4.83亿元。

(五)工商登记

全区登记新开内资企业415户,累计总户数7456户,其中,企业法人5299户,营业单位2151户,总注册资金194.84亿元;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1256家,集体企业2205家,股份合作制企业514家,有限责任公司3316家,联营及其他类型企业165家。全年新登记"三资"企业46户,年末累计529户,注册资金6.47亿美元,其中外方出资4.67亿美元;按企业类型分:年末有独资企业224家,合资企业220家,合作企业85家。

三、社会事业

(一)科技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加大科技投入,上海武宁科技园和上海物流信息产业园相继成立,引进了上海市科技服务总汇。年内列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0项;列入国家级和市级"火炬计划"项目5项;列入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1项;列入市种子资金项目5项;列入市专利二次开发项目4项;列入市西部开发项目2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新增333户,注册资金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0%,全年民营科技企业总收入215.46亿元。

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64家,列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4项。全年登记技术合同2076份,合同成交额18840万元,年内完成专利申请897项,获得国家创新基金、上海种子基金、专利二次开发资金等扶持1008万元。

积极开展市科普"2211"工程,建成科普示范街道2个,科技教育示范学校1所。

(二)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年内实施了曹杨二中改扩建工程、宜川中学改扩建一期工程、同济二附中(初中部)校区建设。积极探索小学"小班化教育"试点,办好石泉、兰田等外语特色学校,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年内新建校园网23个,累计建成校园网47个。年末有小学34所,在校小学生2.87万人;中学59所,在校中学生5.76万人;职校3所,在校学生0.43万人;幼儿园55所,在园儿童1.79万人。现有民办中小学2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九年义务制教育质量继续提高,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普及率99.02%。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年内新增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72人。

(三)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全区建成市级文明小区178个,市级文明村5个,市级文明单位45家,区级文明行业5个,区级文明小区70个,74%的居民生活在市、区两级文明小区内。

社区学校建设日趋完善,文艺种类渐趋多样化,全区各街道、镇社区学校拥有群众文化队伍196支。配合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积极开展"一街一品"等丰富多彩的群众特色文化活动。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215余场,观众160万人次。文化市场丰富多彩,全区现有影剧院、厅13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万场次,观众51万人次,其中,社区露天电影放映60场次,观众10万人次。年末现有文化馆、站14个。全区各街道、镇图书工作三级网络取得进展,年末有图书馆11个,其中,特级图书馆1个,一级图书馆4个,区图书馆总藏书量47万余册。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1万户,全年发行《新普陀报》53期,累计发行66.25万份。

(四)卫生

制定了"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防治"非典"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建设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2家临时医学院,引进了宏康医院,实施区中心医院门诊大楼新建、区精神卫生中心二期改建等工程。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28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站、校、所)21所,个体诊所27家,企业医务室80家。

年末全区卫生工作人员659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240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6.21人。年末全区实有医院病床3876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4.59张,病床使用率95.45%。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达62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80%,其中急诊抢救病人8311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4.47%;开设家庭病床5838张,比上年增加8.98%。区属医疗卫生设施进一步改善,年内完成基建投资7758万元,比上年增加151.15%;年末区属医院拥有固定资产82508万元。年内引进了博士3名、硕士14名、高级卫技人员6名。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79.05岁。

(五)体育

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普及,实施"人人运动计划",新建、更新了105个社区健身苑(点)的健身器材,创建了普陀区青少年水上运动等3个"体教结合"训练中心,建成长征镇社区市民健身活动中心。全年举办各类竞赛活动13场次,与会运动人数5千人次,培养等级裁判员7人,向市级以上运动队输送体育人才39人。我区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122枚,银牌122枚,铜牌114枚。全区学校体锻达标率93.19%。

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年销售电脑体育彩票6300万元,即开型体育彩票139万元。

四、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住宅建设

住宅建设势头强劲,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全年住宅施工面积755.08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15.55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223.24万平方米,完成公建配套施工面积51.29万平方米,公建配套竣工面积24.77万平方米;创建"四高"优秀小区15个,完成"平改坡"改造工程的住宅89幢,住宅面积达到27.02万平方米;实施菜单式全装修试点住宅4815套。全年拆除旧区16.50万平方米,动迁居民5020户。

(二)市政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稳步推进,轨道交通M7线、R3线、中环线、镇坪路桥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新建、辟通和拓宽了金迎路、北石路、真北支路、桃浦西路、内环线光新路和镇坪路匝道。开工建设东新路、真华路立交、内环线地面道路"非改机"工程等。完成积水点改造2处,人行道彩板铺设13422平方米,新增加道路面积5.95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