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人才交流 为区域企业引进各类人才共1145人,录用了博士、硕士研究生19名进公务员队伍。全年共组织了区机关事业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达1300多人次。引进留学生企业9家,总数达到173家;引进人才中介机构8家,总数达到54家。新增公共人事代理单位425家,代理总数达1327家。为53家单位推荐人才310余人,新增人才派遣单位40家,共达60余家,全年共实现人才派遣400人。 "一门式"服务与工商登记 区招商中心实行"一门式"集中审批,全年接待咨询5.47万户,5.62万人次,受理户数1.86万户,发证户数1.77万户。 年末工商登记实有企业13090户。其中:内资企业5531户,注册资本254.26亿元;外资投资企业998户,注册资本10.25亿美元。 私营经济 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6561户,比上年增长22.3%,投资人数1.53万人,雇工人数5.44万人,注册资金161.20亿元,增长58.2%。全年营业收入12.85亿元。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8470户,比上年增长26.8%,从业人员1.02万人,注册资金1.16亿元,增长36.6%,营业收入7.04亿元,增长19.3%。 街道经济 全年完成销售(营业)收入1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完成税收17.45亿元,增长52.7%,占区总量的33.5%,我区有9个街道全年税收上亿元。 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各地投资企业238户,注册资金19.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联合利华、东方维京、海航通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强势企业入驻长宁。全年引进外商投资项目165个,比上年增长77.4%,吸收合同外资2.1亿美元。 全年引进"引大引强引实"项目93个,其中,现代服务业项目占引进项目的69%。 三、社会事业 科技 新增市认定的软件企业10家;新增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市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5个;新增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1家。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无偿拨资金项目10项。上海市种子资金7项。获得市认定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216份,成交金额5.5亿元。专利申请1480家,比上年增长46.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65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44.9%。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4个,市级12个;市级科普村6个;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8所;上海市科普旅游点1个。 教育 区现有幼儿园34所,在园儿童0.88万人,比上年增长0.9%;小学25所,在校学生2.05万人,增长6.4%;中学30所,在校学生3.70万人,减少7.40%;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55万人,增长0.7%;职校2所,在校学生0.33万人,减少9.4%;成人教育学院1所,在校学生0.45万人,增长2.9%;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升学率达98.30%,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上线率达99.74%。清理11所民工子弟小学,2278名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全区中小学体锻达标率为94.88%。小学实行体质健康标准全部达标。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实事项目顺利实施。顺利完成16所中小学校拆并迁校址工作,安排学校大修项目21个,总金额6000万元。3500万元信息技术装备安装到位。 文化 区有线电视台自办节目1套5个栏目,每周播送3.5小时。《长宁时报》全年发行52期,3.5万户订户。全年区文化系统共放映电影9204场,接待观众24.01万人次,票款收入377.35万元,区图书馆接待读者30.10万人次,图书流通107万册次。区少儿馆接待读者17万人次,图书流通11.9万册次。区沪剧团创作新戏《陶行知》,演出场次139场,观众6.95万人次。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各类展览19个,组织文艺活动107次,其中大型文艺活动12次。新泾文化馆组织各类民间艺术培训班10期。 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9所,其中,市属单位6所,区属单位18所,其它类医疗机构185户。共有病床4929张,其中,市属医疗机构260张,区属医疗机构2179张,其它类医疗机构2490张。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387人(区属单位299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42人(区属单位1315人)、注册护士1462人(区属单位14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442人(区属单位257人)。全区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为508.60万人次(其中区属医院占65.28%),区属医院病床使用率为97.15%。 年末家庭病床1525张。全区医疗保险参保单位9200家,参保职工数43.2万(其中在职职工29.6万人、退休职工13.6万人)。 年内已有11家医院开展IS09000质量认证工作,7家医院整体通过。完成各街道(镇)10个社区医保服务点建设工作。 体育 上海国际体操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进一步对外开放,全年开放接待100余万人次;协助做好ATP上海喜力网球公开赛和"东丽杯"上海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全年向上级输送体育后备人才65人次。 体操中心游泳馆建设进展顺利,"新泾之光"社区公共运动场正式对外开放。更新47个社区健身苑(点)体育设施,其中:新建1个健身苑(新泾镇);所有健身苑(点)都参加了投保工作。华阳街道、新泾镇顺利建成社区市民体质健康监测站。完成虹桥河滨公园运动场建造。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2.17万人,平均每户2.88人。人口出生率4.53‰,死亡率为6.45‰,自然增长率为-1.92‰。计划生育率为99.5%。 居民储蓄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区域内主要专业银行储蓄存款余额比上年增长26.1%;储蓄户数比上年增长5.0%。 就业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4915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1.49万人。积极实施"万人就业项目",安置人数2167人。建立102家"就业援助基地",安置本区户籍劳动者1456人。解决987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就业。全区就业技能培训1.284万人次。办理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5.27万人次。 居住 年内实施施工面积393.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开工项目15个,新开工住宅面积92.9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90.9万平方米。完成3个旧小区综合平改坡项目改造工程,改造房屋55幢,12.64万平方米。本着"老帐逐步还清,新帐着力不欠"的原则,扎实推进动拆迁工作,全区共动迁居民3389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73平方米。廉租住房制度受益面扩大,至年末廉租住房受益家庭累计1038户,当年新增537户。 民政福利 社会福利与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年末全区社区居民委员会176个,居民小组10223个,村委会6个,村民小组16个,星光老年之家8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