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使“十一五”有了良好开端。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初步预测,全年实现徐汇区生产总值(GDP)550.9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增幅高于去年1.2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4.2∶75.8,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7.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现代服务业、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四大产业税收占到税收总量的85.6%,其中现代服务业完成税收28.07亿元,比上年增长58.5%;工业完成税收23.95亿元,比上年下降3.7%;商业完成税收20.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房地产业完成税收21.71亿元,比上年下降1.8%。全年区级财政支出53.90亿元,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支出14.34亿元,企业挖潜改造2.80亿元,城市维护1.63亿元,科教文卫体9.43亿元,行政管理1.40亿元,其他支出15.51亿元。 现代服务业 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和本区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决策上的先机,以商务楼宇和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促进区域内现代服务企业的集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在现代服务业“1+6”行业中,信息、专业、科研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51.14亿元,比上年增长30.4%,三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占到总量的78.0%。“1+6”行业全面增长,其中,信息、专业和科研服务业分别比上年增长40.1%、32.2%和17.9%;生命健康、教育培训和旅游会展服务业分别比上年增长30.8%、29.9%和10.0%;金融业比上年增长15.2%。 工业 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目标,努力消化企业搬迁对工业总量增长的不利因素,工业发展的质量稳步提高,基础更加稳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0.36亿元,比上年下降20.7%,完成高新技术产值为273.1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3.5%,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明显。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势强劲,全年完成产值14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是区域内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导向作用,扎实推进产业园区建设,至年底建成6个创意园、3个科技园、14个都市型工业园和5个孵化基地,区自主创新产业化资金共对27个项目进行了资助,区域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商业 商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为着重点的结构调整加快进行,积极利用区位优势,扩大市场消费规模,保持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餐饮业、家居类商品消费显著增加,徐家汇商圈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销售规模的同步增长,商圈内东方、太平洋、汇金、六百、港汇、汇联、FOXTOWN七大商场实现零售额66.92亿元,比上年增长9.2%。社区商业稳中有升。连锁超市、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商业业态年末网点达到493家,全年实现销售额6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据区域内零售总量的重要份额。 房地产业 认真贯彻落实房地产业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业发展步入稳定阶段。全年商品房投资63.02亿元,比上年微增1.9%。从下半年起,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房产交易量呈逐渐下降态势。全年商品房预售3377套,面积42.64万平方米,金额70.44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5.4%、39.6%、14.6%;商品房销售8325套,面积103.49万平方米,金额115.50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5.5%、41.8%、28.9%;存量房交易12869套,面积106.30万平方米,金额118.26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6.6%、20.9%、21.6%. 旅游业 优化旅游环境,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年有组织接待国内外游客83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52亿元,税收2.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18.0%和17.0%。整合龙华民俗旅游资源,赋予龙华撞钟、龙华庙会节庆活动新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上海新年第一游”和“上海民俗第一游”的节庆品牌。积极打造旅游品牌产品,本区的“古镇一日游产品”获得第一批上海市旅游品牌产品称号。开发修学旅游产品,成功接待国外修学代表团来本区中小学校访问交流,提升了徐汇旅游产品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中的吸引力。 二、改革开放 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 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全年国有产权转让8户,金额1.28亿元;股权收购10户,金额1.70亿元。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超额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至年末,全区158户国有独资、控股企业国有资产总量64.32亿元。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额为4.50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10.0%。 国内合作 国内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引进内资企业2266户,比上年增长20.9%;注册资金(包括增资)57.05亿元。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41家,比上年增长11.0%;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引进企业874户,比上年增长26.7%;占引进企业总户数的46.6%;比上年上升16.3个百分点。2006年徐汇区对口支援云南、西藏、新疆地区共投入专项资金668万元,完成对云南的援建项目16个,计划外对云南、西藏、江西地区捐赠资金、物资价值244.70万元。 吸引外资 引进外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外商投资企业219家,合同利用外资5.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0.6%。引进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现代服务业企业有102家,合同外资1.02亿美元。引进外资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资金占到引资总量的66.9%,充分说明大项目是引资的关键。 外贸出口 外贸出口继续增长。全区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4.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出口产品主要有纺织品、机电产品、贱金属制品和木制品等,主要出口到亚洲、北美洲、欧洲地区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三、城市建设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