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长宁区统计局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长宁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全年区可统计范围增加值实现183亿元。区属统计范围增加值实现7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2亿元,增长92.9%,占增加值比重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12.48亿元,增长9.7%,占增加值比重为16.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3.0亿元,增长13.7%,占增加值的比重为83.4%,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按新口径计算,全年财政收入完成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区级财政收入36.1亿元,增长15.8%。其中,增值税1.8亿元;营业税12.57亿元;个人所得税2.92亿元;房产税2.71亿元;企业所得税2.43亿元。全年财政支出4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85亿元,比上年增长0.8%,增速比上年回落9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和改造投资7.83亿元,占总投资额的比重为16.4%,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商品房投资40.02亿元,比重为83.6%。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1.58亿元,比上年增长8.2%,第三产业投资46.26亿元,增长0.6%。

产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落实《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围绕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按照原统计分类口径,全年现代服务业完成税收2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占全区税收比重达到33.6%;房地产及其延伸业完成税收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现代业态商业完成税收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0%;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展。

产业开发重点项目进展顺利。37个经济载体建设项目中,已有10个项目年内竣工,竣工面积45.5万平方米;17个在建项目有序推进,总建筑面积89.9万平方米;10个计划项目全部开工,总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

经济组团

三大经济组团建设有力推进。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加快土地资源整合,推进了天山中学等地块挂牌出让工作;嘉麒大厦、同达创业大厦等项目竣工,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10个在建项目建筑面积56.6万平方米;完成虹桥地区地下空间等4项专业规划编制。中山公园商业中心加快土地开发和经济楼宇建设。完成原东华大学长宁分校地块挂牌出让,实施定西路特色商业街一期工程,多媒体生活广场和龙之梦购物中心相继开业,新时空国际商务广场企业全面入驻,新增商业面积24.3万平方米,新增商务办公面积9.2万平方米。临空经济园区产业楼宇稳步推进。年内在建工程49.56万平方米,其中产业楼33.49万平方米;年内竣工27.2万平方米,其中产业楼12.5万平方米(联强国际一期5.03万平方米,东华纺织科技园7.47万平方米),全年引进企业数356家,注册资金33.35亿元,销售收入92.1亿元。

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690.8万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种植业197.4万元,下降4.3%;畜牧业1493.4万元,比上年增长43.0%。年末农机总动力为0.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86.0亿元。原口径工业销售产值51.3亿元,产销率达9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3.2亿元,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服装服饰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四个行业实现销售产值22.8亿元,占规模以上总量的52.8%。

商业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42.7亿元,占38.3%;穿的商品零售额35.0亿元,占31.4%;用的商品零售额33.4亿元,占29.9%;烧的商品零售额0.4亿元,占0.4%。

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市场50个,其中:农贸市场37个,非农贸市场13个,包括花鸟市场3个、小商品市场3个、建材市场1个、其它各类市场6个。

房地产业

全年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40件;区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累计成交面积183.6万平方米,成交套数1.67万套,成交金额250.0亿元;完成房地产租赁税收3.2亿元。

区批建设用地项目36件,面积34.3万平方米;市批建设用地征询项目11件;竣工结案39件,面积71.2万平方米;共签订土地出让合同55件,土地出让金收缴率100%;全年土地出让金累计返回区财政1.56亿元。

旅游业

全区国内旅行社56家,国际旅行社5家,全年组团人数10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接待人数7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6%;旅行社全年营业收入22.6亿元,增长14.7%。

全区宾馆(饭店)43家,全年营业收入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接待人数16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0%。

金融业

区域内工商银行等7家主要商业银行在我区的分支机构,年末存款余额比上年增长12.3%;贷款余额比上年下降3.5%,其中,中长期贷款比上年增长10.7%,短期资金贷款下降25.8%。

对外贸易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进口总额7.6亿美元,增长46.8%,出口总额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在出口总额中,产品出口创汇为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6%,非贸易出口创汇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0%。

二、改革开放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开展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工作试点。年内已完成了流程再造的文件制作,同时按制作的流程运用于日常行政审批和管理工作。完善、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方法,使之成为一项操作制度。继续加强对行政审批(许可)项目的监管、检查,促进行政审批(许可)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国有资产管理和企业改革

国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6.0%。落实区委、区府关于政资、政企分开的目标要求,推进上海万宏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筹建和成立,深化国有(集团)企业改革,完成企业改革55户,积极探索区教、科、文、卫、体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方式。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