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和“十一五”规划重点工作,全区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发展,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区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增幅高于去年3.3个百分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有效进展,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8.86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1.73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出第二产业和全区经济增长9.3个和2.4个百分点。二、三产结构比例为24.4:75.6,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领先经济总量。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66.02亿元,比上年增长41.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64.02亿元,增长32.5%。全年完成税收收入158.04亿元,增长43.3%。现代服务业、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四大行业税收占税收总量的比重达到86.6%。其中,现代服务业完成税收54.56亿元,增长94.7%;工业完成税收25.66亿元,增长7.2%;商业完成税收28.34亿元,增长37.0%;房地产业完成税收28.23亿元,增长30.0%。主要税种收入也均有增长,其中增值税完成34.12亿元,增长16.2%;营业税41.28亿元,增长54.5%;企业所得税29.99亿元,增长159.5%;涉外所得税12.91亿元,增长22.2%;个人所得税29.45亿元,增长41.1%。全年区级财政支出76.69亿元,增长27.2%。

现代服务业

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进现代服务业由“先导”向“主导”转变,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营业收入565.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实现税收收入54.56亿元,增长94.7%,占全区税收总量的34.5%,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对全区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6%。从现代服务业“1+6”行业看,在信息、专业和科研三大行业中信息服务业增长最为突出,全年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增长38.4%和76.7%,在三大行业中增幅最高。科研服务业增长潜力已显现,增速超过专业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增长23.9%和40.5%,增幅同比分别加快6个和10.2个百分点。专业服务业营业收入仍占整个现代服务业总量的四成以上,对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2.2%。受股市成交活跃的积极影响,金融业高速增长,对现代服务业增长助推作用明显。全年营业收入93.61亿元,增长42.4%,较去年同期加快27.1个百分点;税收19.80亿元,增长9.7倍,对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6%,拉动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长64.1个百分点。生命健康、教育培训和旅游会展三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增长15.6%和8.0%。

工  业

紧抓产业升级有利时机,工业生产总量保持稳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34.50亿元,下降11.2%,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5.2%,比去年同期回落8.3个百分点。非高新类企业的增长抵销了高新类企业下降因素,全年非高新类企业产值净增38.20亿元,增长5.5%。区内30家大企业整体生产状况良好,全年完成产值345.14亿元,增长1.6%,对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9%,保持了全区工业生产总量稳定。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0.0%。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继续提高。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01亿元,增长14.2%,实现税收25.66亿元,增长7.2%。

商  业

加快商业布局调整、转型和提升步伐,消费品市场销售继续保持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90.65亿元,增长11.6%;穿的商品零售额58.84亿元,增长9.7%;用的商品零售额113.40亿元,增长10.3%。各类连锁商业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区连锁商业实现零售额72.67亿元,增长11.3%,占全区零售总额的27.2%。餐饮消费增长最快。在节假日、婚庆、宴请等因素的推动下,全区餐饮消费市场持续旺盛。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61亿元,增长20.8%。

徐家汇商圈商业销售稳中趋旺。商圈内商业企业充分利用商圈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综合消费能级,紧抓假日消费、特奥会等商机,各商业企业通过开展降价、打折、抽奖等各种手段,广泛开展促销活动,以节兴市。商圈内东方、太平洋、汇金、六百、汇联、百思买等全年实现零售额76.53亿元,增长14.4%。

房地产业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房屋建设开发速度放缓,商品房销售止跌回升。全年完成商品房投资54.83亿元,比上年下降13.0%;商品房施工面积307.99万平方米,下降12.0%;竣工面积88.69万平方米,增长54.4%。全年商品房预售4328套,增长28.2%;面积51.44万平方米,增长20.7%;金额89.75亿元,增长27.4%。商品房销售(不含预转销)3067套,增长6.8%;面积38.95万平方米,增长15.6%;金额40.15亿元,增长30.7%。商品房销售年均达到10308元/平方米,较去年上涨1186元/平方米。在商品房销售中,住宅销售2313套,增长20.5%;面积30.37万平方米,增长36.8%;金额32.73亿元,增长90.5%。全年存量房成交过户13904套,面积122.29万平方米,金额151.91亿元,分别增长8.0%、15.0%和28.5%。

旅游业

扩大产业规模,确保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全年有组织接待国内外游客920万人次,增长24%;直接旅游收入62亿元,增长17%。精心组织旅游节庆,提升徐汇旅游整体形象和城区知名度。组织苏州国内旅交会“下一站·徐家汇”主题推广活动。开展杭州动车游徐家汇活动。举办龙华撞钟、龙华庙会、唐韵中秋、上海旅游节彩车巡游等活动,繁荣黄金周旅游市场。“上海新年第一游”龙华撞钟海外游客参与度有所提高,媒体报道近60余次,并在中央电视台以上海迎新活动的代表形象出现。“上海民俗第一游”和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华庙会,深度挖掘“吉祥出会”的内涵,推出三百六十行、老上海风情等主题活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报道100余次,其中内地媒体报道65次,港台及海外媒体报道49次。推进工业旅游、修学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宣传。圆满完成特奥会宾馆接待的组织工作。组织12家宾馆完成社区接待工作。组织华夏、泓和、锦辉、上航假日4家宾馆,接待来自27个国家772名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