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

2010-01-05 上海市统计局

卫生

以控制费用、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为主题,积极推动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满足市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至年末,全市分类登记的医疗机构3504所,其中非营利性2732所,营利性772所。年内2350人获得《医师资格证书》,1.49万名医师和4万名护士进行了注册登记。全面推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实行医疗信息公示制度。完成了中心城区51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的重危病人急救预报网络建设。新增流动采血车25辆。启动卫生投融资改革,成立卫生国资公司和申康投资公司。两批共29个市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初见成效。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完成了城区9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

体育

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年内成功地举办了ATP网球大师杯赛、世界杯射击赛等19项国际体育赛事和37项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在第十四届亚运会上,上海运动员获得31枚金牌(人次)、14.5枚银牌和9.5枚铜牌。其中有1人1次打破1项世界纪录、2人2次打破2项亚洲纪录、1人1次平1项亚洲纪录、5人8次打破8项亚运会纪录、1人1次平1项亚运会纪录,创造了上海运动员在历届亚运会上的最好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全国最高级别比赛中,上海运动员共获31项冠军和34项亚军。

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全市新增491个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建成31个健身苑、460个居委会健身点,总面积达39.2万平方米。全年为各居住小区的健身苑、健身点配置各类健身器材7000多件。

社会福利与救助

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福利事业建设,社会化、网络化、制度化的社会福利与救助体系基本形成。至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458家,床位3.35万张,年内新增养老床位2500张。由社会投资开办的养老机构109家,床位0.94万张。全年在社区新建40个老人日托机构、487个老年活动室。围绕“应保尽保”,进一步实施各项社会救助措施。全年有9.07万人享受政府生活困难补助,12.69万人享受粮油帮困,1.45万人享受实物帮困。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覆盖人数43.16万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覆盖人数6.18万人。年内新办福利企业82家,新安置968名残疾人就业。全市共有5.72万人次的大病重病患者获得医疗救助,全年支出医疗救助金5761.3万元,人均救助金额1008元。多渠道助学资金筹措体系基本建立,全年全市受助高校学生2.49万人,助学金额1194万元。

六、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34.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4.6‰,死亡率为7.2‰,自然增长率为-2.6‰。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成功地推出了人才居住证制度。至年末,已有8255名在上海发展创业的国内外人才获得上海居住证。在国内人才中,硕士以上学历占8.6%,本科以上学历占72.8%。在国外人才中,硕士以上学历占55.7%,本科以上学历占78.8%。

就业

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57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94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36.0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3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38.4万人,增加39.27万人;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人员20.16万人,增加3.74万人;自由职业者14.15万人,增加3.71万人。

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机制市场化。至年末,全市有职业介绍机构417个。全年净增就业岗位11.83万个。“4050”工程累计开发1548个项目,已实施1521个项目,安置5万名“4050”人员上岗就业。对困难群体实施双向承诺就业援助,年内又有2万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基本得到妥善安置。积极推进以提高青年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的“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年内已建立职业见习基地114家,见习学员5966人,覆盖电子、机械制造、物流、咨询服务等领域。

居民收入和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19452元,比上年增长9.5%。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325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6212元,增长6.2%。

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城市居民家庭:彩电160台,家用空调118台,影碟机60台,移动电话93部,照相机79台,家用电脑51台,热水器76台;农村居民家庭:彩电120台,轻骑、摩托车83辆,洗衣机71台,热水器53台,移动电话63部,影碟机31台,家用空调24台,家用电脑12台。

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15.54亿元,当年新增1020.48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62.95亿元,新增987.96亿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2.59亿元,新增32.52亿元。

居住

住宅建设和旧区改造加快发展,居民居住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全市完成住宅建设投资562.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住宅竣工面积1753.95万平方米,增长10.3%。建成为住宅配套服务的公共设施面积197.3万平方米,相当于全市住宅竣工面积的11.2%。新建住宅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年内建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和高水平管理的四高优秀小区85个,比上年增加17个。年内完成市区多层住宅平顶改坡顶1257幢,水箱改造628个。新一轮旧区改造稳步推进。全年拆除旧住宅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4%。年末,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3.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6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18.1平方米,增加0.8平方米。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87.4%。年内扩大菜单式全装修试点住房3.2万套。

全面实施廉租房制度,改善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全年受理4181户,登记3730户,配租3501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需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仍需继续深化等。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内商业统计范围包括国内贸易、物资供销和饮食业。

4、民间投资是指除国有和外商及港澳台商以外的其他经济类型主体进行的投资。

5、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的制造、销售和信息服务等活动。旅游产业包括与旅游有关的交通、邮电、旅馆、餐饮、贸易及文化娱乐等活动。信息产业、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是依据若干行业的有关资料进行跨行业核算的,不能将其与国内生产总值中其他行业的增加值进行简单加总,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