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实现增加值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3.9亿元,比上年增长30.6%。竣工商品房面积52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4%;销售商品房面积354.4万平方米,增长31.4%,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270.6万平方米,增长16.5%。到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36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7.8万平方米。 建筑业 全市现有建筑业企业730个,实现增加值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全员劳动生产率62000元/人,增长8.5%。实现利税总额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建筑企业施工的单位工程2984项,比上年增加261项,其中:房屋新开工工程995项,增加80个。市区新开工程776项,新开工应招标工程591项,实行招标工程551项,招投标覆盖率达93.4%。竣工的单位工程1687项,比上年增加238项;房屋竣工面积82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9.4万平方米。 建筑工程质量有所提高。“沈、长、哈”三市观摩工程项目24项,其中:获得金杯4项,银杯20项。建筑业单位工程获国家鲁班奖2项,省优质工程53项,市优质工程62项。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能力提高。铁路货物列车发出正点率达到98.8%,货物列车运行正点率达到98.9%;旅客列车发出正点率达100%,旅客列车运行正点率达100%。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市本地局用程控交换机容量达233万门,比上年增加38万门,程控化比重达100%。全市公用电话用户达3.5万户,比上年增加0.3万户。本地电话户数188.9万户,比上年增长16.3%。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话86.2部(不含移动电话),比上年增加4.3部。全市行政村已全部开通电话。各类电信新兴业务快速增加,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6.7万户,达到175.0万户;IP网注册用户22.8万户,比上年增加5.5万户。 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商品销售稳步增长。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51.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实现增加值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非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4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幅比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高9.3个百分点,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81.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经济零售额274.6亿元,增长13.9%;私营经济零售额46.6亿元,增长17.7%,个体和私营经济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1.7%提高到63.9%。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全年实现零售额9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19.0%,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 各类商品销售中,吃的商品零售额217.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43.3%;穿的商品零售额96.1亿元,增长11.4%,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19.1%;用的商品零售额177.5亿元,增长11.7%,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35.3%;烧的商品零售额11.6亿元,增长2.6%,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2.3%。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0,比上年上涨1.0%;涨幅比上年回升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03.3,比上年回升5.1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伙伴增加,进出口总值平稳增长。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8个,比上年增加32个。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海关口径)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进口总值6.4亿美元,增长25.9%;出口总值6.2亿美元,下降11.0%。市属外贸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进口总值3.9亿美元,增长32.6%,出口总值3.3亿美元,下降7.2%。 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9项,合同金额1.5亿美元,派出劳务人员990人次。 利用外资发展势头良好。新批准利用外资合同项目126个,比上年增加20个;利用外资协议(合同)金额2.1亿美元,增长30.5%;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外商实际直接投资1.8亿美元,增长10.2%。 开发区发展壮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并后,累计共批准企业3216家,现有外资企业257家,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实现税收13.9亿元,增长23.0%。 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45.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5.4亿元,比年初增长17.2%,其中:企业存款525.7亿元,增长9.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66.6亿元,比年初增长9.1%,其中:短期贷款903.9亿元,增长3.8%;中长期贷款526.8亿元,增长16.5%。 证券市场发展日趋规范。证券经营机构发展到24家,证券交易营业部41个,完成总交易额1125.6亿元,比上年下降42.5%,其中:股票交易额1007.4亿元,下降41.4%。拥有证券投资者56.0万户,比上年增长10.9%。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1家,其中:上交所15家,深交所5家,在香港上市公司1家。 保险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2.1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0亿元,增长10.0%;人身险保费收入16.2亿元,增长60.4%。全年赔款金额3.0亿元,比上年下降0.4%。 旅游产业 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品档次不断提高。以冰雪旅游和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产业又有新的发展,现已建成建筑艺术广场、冰雪大世界、丹清河风景区、二龙山和亚布力滑雪场等各类旅游景点、景区101个,形成了生态游、金源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1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5%;旅游总收入55.7亿元,增长23.6%。接待海外旅游者1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其中:外国游客12.5万人次,增长13.5%;华侨、港澳台同胞4.4万人次,下降0.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7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商品性收入1816万美元,增长14.1%;劳务性收入4885万美元,增长16.8%。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市政重大工程建设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5.7亿元,比上年增长0.8%。二环快速干道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花园街拓宽改造、道外十四道街至南岗宣化街跨线桥工程等8路14桥重点路桥工程竣工,城市现代化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展开,全年共拆除628条街路上各类占道房屋、设施,撤消106处马路集贸市场,辟建64处室内市场,整治改造了保护建筑鞑靼清真寺及周边环境,铺装改造街路139条,建成达标景观庭院342个,新建红星休闲健身广场、建设街步行街、宽城景园等一批城市广场和特色景点,城市灯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