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全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污染治理投入资金16.5亿元;全市建成区内均为烟尘控制区;环境噪声达标区27个,达标面积107.3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3平方公里。市区环境保护系统共有各级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162人。市区空气中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为0.24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3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0.048毫克/立方米;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89.0%,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4.2%。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次比上年前移2位,城乡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进一步加强,车辆更新步伐加快。撤销市区主干道小公共汽车407台,补充公交客运车辆273台,全年更新车辆566台。到2001年末,城市公共交通营运线路达100条,比上年增加2条;营运车辆3365辆,其中:空调大巴271辆;全年客运量5.0亿人次。市区拥有出租汽车11556辆,比上年增加1145辆。 环境卫生和绿化 全市环卫系统拥有环卫车辆422辆。全年清运垃圾127.5万吨,比上年增加8.7万吨。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全年植树24万株,栽花铺草96万平方米,建成大型绿地83片,新增公共绿地面积49万平方米,到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515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9.9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4.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全市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31个,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5万人。用于科研活动的经费支出22.6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8.5亿元。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8项,其中:科技攻关项目150项,星火项目20项,火炬项目22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项,微机推广应用项目11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45项,其中:国际先进科技成果174项。受理专利申请1500项,授权专利800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981项,成交金额8.7亿元,比上年增长3.5%。 教育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9所,招生5.8万人,比上年增长15.4%;在校学生16.7万人,增长26.0%;在校研究生1.3万人,增长29.4%。成人高校招生4.2万人,在校生10.6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66.0万人,比上年增长2.3%。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生8.5万人。小学在校生59.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4万人,成人技术培训98.3万人。 文化 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8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6个,文化馆21个,公共图书馆19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21个。市直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1619场,观众达146万人次;获国际级奖励4项,获国家级奖励15项,获省级奖励34项。图书馆藏书322万册;出版图书1.0亿册;发行报刊5.2亿份;发行杂志0.6亿册。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调频转播台139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有电视台1座,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卫生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128个,床位3.5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38个,床位3.3万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7万人,其中:医生2.1万人;护师、护士1.5万人。全市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3个,卫生技术人员0.3万人;妇幼卫生机构21个,卫生技术人员0.1万人。农村有卫生院211个,床位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6万人。 体育 在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得金牌46枚,银牌45枚,铜牌43枚。独具北方特色的“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中,全市共浇冰场400处,“上冰雪”人数达40万人,有5个区和5个县(市)被评为省级“上冰雪”活动先进单位。 四、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总人口941.1万人,比上年增加6.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07.4万人,增加3.7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00.2万人,增加0.6万人;非农业人口440.9万人,增加5.9万人。男性人口477.5万人,增加3.2万人;女性人口463.6万人,增加3.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07‰,人口死亡率4.34‰,人口自然增长率3.73‰,比上年增加0.07个千分点。 劳动就业 全市共有从业人员258.3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城镇职工210.0万人,下降1.3%;私营个体从业人员45.2万人,增长14.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1万人,登记失业率3.04%,比上年减少0.98个百分点。全年共发放城镇职工工资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670元,比上年增长14.8%。认真实施再就业工程,有10.86万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居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对500户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进行的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7元,比上年增长13.8%;人均消费性支出5045元,增长11.9%;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3.1%下降到40.8%。城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10.4台,比上年增加2.2台;微波炉15.4台,增加4台;移动电话14.8部,增加2部;钢琴2架,增加0.4架;影碟机35.8台,增加4.2台。据对6920户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进行的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18元,比上年增长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08元,增长3.0%。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53台,比上年增加6台;摩托车20辆,增加2辆;彩色电视机73台,增加13台;电冰箱12台,增加3台;录放像机4台,增加1.2台。 居民储蓄 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1.4亿元,比年初增加117.0亿元,增长16.4%,其中:城镇储蓄783.7亿元,增长16.8%;农村储蓄47.7亿元,增长9.4%。 居住水平 城乡人民居住状况进一步改善。住宅建设完成投资96.8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市区住宅建设投资71.9亿元,增长30.4%。全市竣工住宅面积86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市区竣工住宅面积563.8万平方米,增长34.5%。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9.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上年的18.4平方米提高到18.61平方米;农村砖瓦和钢木结构住房比重为68.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城市水、电、煤气供应 全年城市供水总量3.4亿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2.1亿吨,比上年增长7.3%。城市用电量55.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9%,其中:居民生活用电13.3亿千瓦小时,增长3.9%。到年末,煤气干线管道长度1704公里,比上年增加29公里;煤气供气总量3.0亿立方米,增长5.3%;煤气用气人口达到187.9万人,比上年增长4.5%;管道煤气普及率67.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