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哈尔滨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 2008年1月30日 2007年,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构建“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步伐扎实稳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7.7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02.6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86.6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41.6%和51.6%。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9:36.8:48.3调整为14.3:37:4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68元,比上年增长12.8%,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3393美元。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可比口径,下同),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2亿元,增长19.1%。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32.4亿元,增长24.7%。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全年完成投资10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9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6.3亿元,增长30.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46.4亿元,增长26.8%。 民间投资比重继续扩大。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6.8亿元,比上年增长31.6%,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2.2%提高到54%。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6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 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在建项目中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261个,共完成投资425.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3%。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1924个,施工项目2337个,竣工项目192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82.5%。当年新增固定资产77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4.8%。 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农业产值272.9亿元,增长5.5%;林业产值20.4亿元,增长7.2%;畜牧业产值266亿元,增长7.3%;渔业产值11.6亿元,增长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8亿元,增长8%。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7.5亿公斤,是我市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甜菜产量2.3万吨,下降31.3%;蔬菜产量194.7万吨,下降2.9%。 畜牧业生产规模化养殖稳步推进。全市牧业小区发展到530个,畜产养殖专业户10.7万户。至年末,全市奶牛存栏41.6万头,比上年增长13.7%。全年肉类总产量62.6万吨,下降13%;奶类产量120.3万吨,增长12.9%;禽蛋产量27.8万吨,下降9.1%。水产品产量10.1万吨,增长3.3%。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至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4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7%;化肥投入(折纯)36.5万吨,增长13.8%;农村用电量12.1亿千瓦时,增长3.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46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3870公顷。 “绿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市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面积(含山产品和水产品面积)2967.98万亩,比上年增长48%,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1273个,绿色食品标志181个,有机食品标志121个。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72.8亿元,增长16.7%。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71.9亿元,增长20%;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00.8亿元,增长13.9%。 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77.6亿元,增长7.5%,新产品产值率为18.9%。 优势产业快速增长。机械工业实现增加值1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医药工业实现增加值31.4亿元,增长19.3%;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111.7亿元,增长22.7%;石化工业实现增加值57.5亿元,增长19.6%。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4.2%。 水泥、发电设备、乳制品、水轮发电机组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水泥 万吨 631.3 18.8 电站锅炉 蒸发量吨 86167 16.9 水轮发电机组 万千瓦 603 68.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47 14 卷烟 万支 4235000 3.9 发电设备 万千瓦 3125.7 15.6 铝材 万吨 7.6 8 家具 万件 90.7 17.7 乳制品 万吨 55.5 18.9 钢材 万吨 64.8 8 软饮料 万吨 91.4 33.3 化学原料药 吨 4982.5 21.8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2.7,比上年提高21.5点;实现利润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7.9%;实现税金76亿元,增长2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49.5亿元。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4.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09133元/人。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扩大。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市的零售额908.4亿元,增长16%;县的零售额54.2亿元,增长15.1%;县以下零售额73.4亿元,增长12.6%。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1.1%,汽车类增长23%,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2%,化妆品类增长33.2%,金银珠宝类增长41.8%,日用品类增长2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4.5%,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8.3%,家具类下降0.8%。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90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34个,消费品市场249个。全市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40个,成交额320亿元;超10亿元的8个,成交额229亿元。 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较快。全年连锁商店商品零售额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在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百货商店零售额79.4亿元,增长24.4%;超级市场零售额35.2亿元,增长40.2%;专业专卖店零售额59.9亿元,增长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