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新发展思路、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物价水平稳的态势,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资源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端。 一、综合 国民经济在高平台运行。经初步核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21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已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4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3397.4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2085.4亿元,增长10.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2%、62.5%和2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268元,增长11.9%。 市场物价涨幅比较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继续处在低通胀区间。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上涨2.4%。分类别看,表现为“七升一降”:居住价格上涨4.9%、食品上涨3.0%(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9%)、衣着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1.0%、交通和通信上涨0.9%、烟酒及用品上涨0.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1%。 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790.7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846.4万人;农村从业人员944.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70.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8.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5%,比上年降低0.07个百分点,比控制目标值低0.65个百分点。 二、农业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9%;粮食产量3780万吨,增长5.0%,四大粮食作物产量“两增两减”:水稻产量1360万吨,增长16.0%、玉米1453.5万吨,增长5.4%;小麦93万吨,下降4.3%、大豆652.5万吨,下降12.8%。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甜菜产量205万吨,增长32.3%;油料63.1万吨,增长4.1%;水果47.1万吨,增长2.0%;亚麻23.3万吨,下降32.4%;烤烟5.6万吨,下降23.8%;蔬菜1135.6万吨,下降1.6%。 畜牧业稳定增长。年末奶牛存栏178.1万头,比上年增长8.4%。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4.3%、4.8%和4.6%。水产品产量46.5万吨,增长4.5%。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存栏如下: 绿色食品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1054个,比上年增加154个,增长17.1%;绿色食品种植面积4150万亩,增长18.9%,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 农村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5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27.1%。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7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1%。拥有农用拖拉机107.8万台,增长12.1%;农用运输车18.8万辆,增长5.4%。全年农村用电量38亿千瓦小时,增长4.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4.8万公顷,增长10.6%;节水灌溉面积158.7万公顷,增长12.0%。 新农村建设“百乡千村”试点进展顺利。全年建成农村公路1.4万公里,解决了无电村屯5.6万人的用电和1600个村、8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能源建设探索出新路子,新建户用沼气池2.1万个,推广太阳能住宅20万平方米;编制了2215个村镇建设规划,开展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容村貌有所改观。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与效益同步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199.8亿元,增长15.0%;集体企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18.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184.1亿元,增长15.1%。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298.1亿元,增长16.0%;重工业增加值2256.4亿元,增长15.1%。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2300.9亿元,增长15.1%;小型企业增加值253.6亿元,增长16.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7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利润1275.9亿元,增长19.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8.9,提高12.2点。地方工业实现利税209.2亿元,增长19.1%,其中利润92.6亿元,增长42.3%。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8.2,提高16.1点。 六大基地支撑作用突出。全省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和林木加工等六大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5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4.6%;实现利税1703.5亿元,增长17.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8.3%。六大基地产值如下: 工业产销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口交货值104.1亿元,增长24.3%。在234种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或持平的有162种,占69.2%,其中有53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建筑业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指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44.5万平方米,增长8.5%,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占全部的83.7%;实现利润6.5亿元,增长14.0%;上缴税金21.9亿元,增长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增幅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2040.3亿元,增长29.0%;农村投资195.6亿元,增长29.8%。在城镇投资中,民间投资683.7亿元,增长36.4%;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305.5亿元,增长25.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51.1亿元,增长25.7%。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林木加工等六大基地完成投资758亿元,增长25.8%,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9.2%。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共499个,比上年增加50个,完成投资839.4亿元。城镇建设项目到位资金2063.6亿元,增长32.3%,其中预算内资金117.2亿元,增长21.7%;国内贷款215.7亿元,增长34.8%;自筹资金1402.2亿元,增长31.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1.3亿元,增长20.1%;商品房销售额325.5亿元,增长24.8%;全省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195元/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2035元/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