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6家、上市股票37只。2006年有2家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实现首发融资4.7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财产险收入27.6亿元,增长32.7%;寿险收入119.4亿元,增长8.4%;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0.2亿元,增长17.0%。全年赔付额34.4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4.2亿元,增长3.1%;寿险赔付金额16.7亿元,增长1倍;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金额3.5亿元,增长12.0%。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3所,招生1.5万人,比上年增长7.1%;在学研究生4.3万人,增长16.2%;毕业生0.9万人,增长28.6%。普通高校65所,招生18万人,增长6.5%;在校生58.4万人,增长9.6%;毕业生12.9万人,增长33.0%。成人高等教育招生5.2万人,在校生16.4万人,毕业生2.9万人。中等专业教育学校63所,招生3.5万人,在校生9.5万人,毕业生2.5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7万人。普通高中475所,招生20.9万人,在校生60.8万人,毕业生18.2万人。普通初中2041所,招生42.2万人,在校生156万人,毕业生53.7万人。普通小学9288所,招生33.3万人,在校生210.3万人,毕业生42.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0.1万人,在校生0.7万人。幼儿园4287个,在园幼儿41.4万人。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124.8万人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全部完成了现有113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年末全省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605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10.5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7.4万人。全年科技经费支出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48.4亿元,增长24.2%,R&D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0.8%。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99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81项;应用技术成果822项;软科学成果94项。受理专利申请6535件,增长8.0%;授权专利3622件,增长24.6%。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755份,成交金额15.7亿元,增长10.0%。 综合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96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2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99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40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72.9万台件。全省有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网站56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1个。地震台站43个,地震遥测台站37个。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4个,文化馆145个,公共图书馆95个,博物馆47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有线电视用户362万户,比上年增加76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7万户,增加63.8万户。全省共有档案馆14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32万卷。全年出版报纸7.1亿份,出版杂志0.4亿册,出版图书0.8亿册(张)。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83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3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1.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5.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5万人;注册护士4.5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95个,卫生技术人员0.6万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75个,卫生技术人员0.2万人。全省共有乡镇卫生院920个,床位1.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8万人。全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县(市)有33个,比上年增加19个;覆盖农村人口611.4万人,增长83.9%;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511.8万人,增长1.6倍。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年我省运动员共获24个世界冠军、4个亚洲冠军。在国内比赛中获得181枚金牌、172枚银牌、166枚铜牌。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全国特奥运动会和第十一届全省运动会。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抽样调查测算,全省人口出生率7.57‰,死亡率5.18‰,人口自然增长率2.39‰。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3823万人。全省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如下: 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2元,比上年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52元,增长10.3%。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3.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5.3%,下降1个百分点。新增经济适用住房64.05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5000户,改造农村土草房10.9万户。改造城市棚户区、城中村269.31万平方米。投资36亿元,治理煤城沉陷区300多万平方米,搬迁居民近1万户。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0.9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00.4万人,比上年增长4.1%,其中职工564.4万人,增长3.4%;离退休人员236万人,增长5.7%。参加失业保险458.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708.2万人,增长17.5%,其中职工515.3万人,增长19.1%;离退休人员192.9万人,增长13.2%。城镇居民有145.3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4.2万张,收养3.5万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684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98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5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3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402万元。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4447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6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85个,总面积1139.7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238个,达标区面积911.3平方公里。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2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主要治污工程开始启动。 生态省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3万公顷;完成幼林抚育面积58.4万公顷。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177个,比上年增加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增加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4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7.1万公顷。 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加强。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采取得力节能措施,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强化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对实施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我省26户高耗能企业,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和考核。全年全省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