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5 哈尔滨市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工作主题,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增长方式,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圆满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2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1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11亿元,增长13.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9%、43.0%和49.1%,其中工业贡献率为33.2%。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4:35.3:48.3调整为14.9:36.8:48.3。人均GDP21374元,比上年增长12.7%,按现行汇率折算为2706美元。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92.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8.3亿元,增长14.7%。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4.7亿元,增长18.3%。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适度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增幅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7.8亿元,增长12.6%。当年新增固定资产534.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6.0%。

从三次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6亿元,增长4.1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3.9亿元,增长30.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88.4亿元,增长22.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52.4亿元,增长25.0%;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457.5亿元,增长28.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5.9%提高到56.5%。

民间投资步伐继续加快。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9%,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1.8%提高到52.2%。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完成投资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1.2%。

大项目建设工作效果显著。全市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210个,共完成投资338.8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1.8%。

全市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1965个,施工项目2148个,竣工项目1659个,全年项目建成投产率77.2%。

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6.9亿元,比上年增长 6.7%。其中,农业总产值232.4亿元,增长6.5%;林业总产值16.9亿元,增长7.0%;畜牧业总产值206.7亿元,增长7.1%;渔业总产值10.1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10.8亿元,增长4.0%。

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优质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91.8 :7.3:0.9。全市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呈现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推进、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生产基地认证面积突破200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632个,绿色食品标志163个,有机食品标志94个。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8.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6.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2万吨,比上年增长18.1%;甜菜产量3.3万吨,下降30.0%;麻类产量0.3万吨,下降56.1%;蔬菜产量200.5万吨,下降5.2%。

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市现有各级各类产业化龙头企业150户,各类牧业小区发展到 460 个,畜产养殖专业户10万户。至年末,全市奶牛存栏36.6万头,比上年增长1.3%。全年肉类总产量72.2万吨,增长0.5%;奶类产量106.6万吨,增长1.1%;禽蛋产量 30.5万吨,增长0.2%。水产品产量9.3万吨,增长1.0%。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至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9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5%;全年农业生产资金投入39亿元,增长6.0%;化肥投入(折纯)32.1万吨,增长3.7%;农村用电量 11.7亿千瓦时,增长0.9%。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25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59470公顷。

劳务经济发展较快。全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117.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5.7%。

工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03.1亿元,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39.3亿元,增长10.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63.8亿元,增长19.6%。

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62.3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20.4%。

优势产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实现增加值1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汽车工业实现增加值45.1亿元,增长16.1%;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65.8亿元,增长6.9%;医药工业实现增加值29.7亿元,增长14.7%。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至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7.3,比上年提高16.4点;实现利润36.8亿元,增长13.0%;实现税金60.9亿元,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水泥、乳制品、汽车发动机、发电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设备 万千瓦 2704.6 26.8

水泥 万吨 596.8 68.4

卷烟 万箱 81.5 1.9

原油加工量 万吨 290.5 7.4

蓄电池 万千伏安时 153 16.4

啤酒 万千升 139.7 7.0

家具 万件 77.1 34.3

软饮料 万吨 67.4 92.0

钢材 万吨 60.7 1.5

生铁 万吨 59.8 8.9

乳制品 万吨 46.7 84.6

汽车 万辆 29.5 10.9

铝材 万吨 7 6.1

化学原料药 吨 4091.7 14.1

汽车发动机 万台 46.8 27.2

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9306元/人,增长6.0%;利润总额4.7亿元,增长9.3%;税金总额12.4亿元,增长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