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5 哈尔滨市统计局

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稳步扩大。批发零售贸易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5亿元,增长13.5%。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额772.1亿元,增长13.8%;县的消费品零售额48亿元,增长11.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4.4亿元,增长11.8%。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6.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0.2%,汽车类增长15.5%,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7.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4%,化妆品类增长13.7%,金银珠宝类增长32.5%,日用品类增长22.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8%,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7%,家具类下降46.0%。

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全市吃的商品零售额3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41.9%,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穿的商品零售额164.6亿元,增长12.9%,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18.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用的商品零售额332.8亿元,增长14.4%,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37.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23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38个,消费品市场279个。全市商品市场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25个,成交额193亿元;超10亿元的市场5个,成交额130亿元。

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较快。全年连锁商店销售额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在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百货商店零售额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超级市场零售额20.8亿元,增长18.6%;专业专卖店零售额66.9亿元,增长13.6%。全市超亿元的大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共有26家,实现销售额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的27.8%;实现零售额137.1亿元,增长25.0%,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的68.4%。

餐饮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共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0710.5万吨,比上年增长9.0%。其中,铁路1373万吨,增长0.1%;公路8994万吨,增长10.4%;水路342万吨,增长10.7%;民航1.5万吨,增长5.5%。全年共完成旅客运输总量89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其中,铁路 3068万人次,增长11.5%;公路 5733万人次,增长11.6%。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8条,通航城市44个,其中当年新开通国际航线1条、国内航线13条。全年共起降航班33830架次,增长9.7%,进出港旅客达到364.3万人次,增长13.0%。航空货邮吞吐量4.5万吨,增长9.3%。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8亿元,增长7.9%;电信业务总量114.3亿元,增长18.5%。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370.7万门,增长1.6%;固定电话用户为254万户,下降4.4%,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78万户,下降4.8%;移动用户376万户,增长13.9%;互联网用户213.8万户,增长1.2%;宽带接入户69.3万户,增长19.5%。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金融业运行稳健,存贷款稳步增加。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36.9亿元,比年初新增422.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90亿元,比年初新增237.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942.5亿元,比年初新增47.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078.8亿元,比年初新增158.3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74亿元,比年初新增16.6亿元。个人消费贷款年末余额127亿元,比年初减少10.7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年末余额165.7亿元,比年初减少54.5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114.3亿元。

证券市场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证券经营机构26家,各类证券成交额合计2014.4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额合计1647.8亿元。全市在各证券经营机构的开户数51.7万户。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机构8家,全年保费收入38.3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4亿元,增长23.8%;人身险保费收入30.9亿元,增长1.9%。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13.5亿元,增长2.4%。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66.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5%。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9.5%。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585.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67.3万平方米。房产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67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8%。

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19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167.4万人次,增长20.3%;入境旅游人数23.7万人次,增长16.4%。旅游业务总收入171.9亿元,增长40.2%。其中,国内旅游业务收入161.3亿元,增长42.5%;国际旅游创汇1.33亿美元,增长15.3%。至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86家,旅行社180家。

市场价格

消费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幅度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2.1%,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8%,衣着类上升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1%,居住类上升3.7%。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升7.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2.8%。房地产价格总指数上升3.6%,其中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上升3.3%,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上升6.7%,房屋租赁价格指数上升2.7%。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继续调整。在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经济完成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9%;集体经济完成6.4亿元,增长26.2%;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完成204.8亿元,增长1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105.8亿元,增长9.5%。

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截止年末,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19.86万户,比上年增长7.2%,从业人员39.63万人,增长2.3%;私营企业3.68万户,增长7.4%,从业人员39.35万人,增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