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建成投产项目5548个,比上年增长38.4%;项目建成投产率77.8%,提高8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1421.9亿元,增长34.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9.7%,提高2.8个百分点。各类房屋竣工面积3287.1万平方米,增长23.1%;竣工率49.2%,提高0.6个百分点。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442.4万吨、原油开采291.1万吨、天然气开采6.6亿立方米、大中型发电机组容量121.4万千瓦。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62.5亿元,增长13.9%;农村(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35.2亿元,增长10.5%。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18.6亿元,增长13.3%;餐饮业零售额241.2亿元,增长16.9%;其他行业零售额37.9亿元,增长4.3%。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0.1%,金银珠宝类增长30.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9.0%,日用品类增长2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7.3%,汽车类增长15.9%,化妆品类增长15.3%,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5.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8%。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总值突破百亿美元。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是全国第11个、中西部地区第1个突破百亿美元的省份。其中,出口84.4亿美元,增长38.9%;进口44.2亿美元,增长26.3%。在出口总值中,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39.8亿美元,增长82.5%;边境小额贸易出口30.6亿美元,增长36.3%;加工贸易出口3.1亿美元,增长10.0%。从企业性质看,私营企业出口58.9亿美元,增长45.5%;国有企业出口18亿美元,增长22.2%;三资企业出口6.4亿美元,增长35.0%。从商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17.3亿美元,增长1.1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亿美元,增长1.1倍。从国(地区)别看,对俄罗斯出口45.4亿美元,增长18.3%;对香港地区出口6.6亿美元,增长3.5倍;对美国出口4.1亿美元,增长71.8%;对韩国出口3.3亿美元,下降7.3%;对日本出口3亿美元,增长11.5%。我省主要贸易伙伴位于前五名的分别是俄罗斯、美国、香港地区、日本和沙特阿拉伯。 利用外资继续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7.1亿美元,增长18.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73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7.8%。年末在外劳务人员8356人。 七、区域经济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步伐加快。截至年末,哈大齐工业走廊共计20个项目区(统计口径)。其中:哈尔滨5个大项目区、大庆8个项目区、齐齐哈尔3个项目区、安达和肇东4个项目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区总启动面积74.3平方公里,占项目区规划面积的12.5%。协议入区企业789户,已入区企业385户,投产企业156户。招商引资达113.6亿元,其中省外资金42.8亿元,外资4.5亿元人民币。完成项目投资额20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17亿元,新创造工业增加值47.4亿元,销售收入119.8亿元,利税19.3亿元。按项目区启动面积比率排序依次为哈尔滨17.2%、齐齐哈尔12.7%、大庆10.1%、安达和肇东8.5%。按入区企业数排序依次为大庆193户、哈尔滨120户、安达和肇东53户、齐齐哈尔19户。按项目投资额排序依次为哈尔滨93.2亿元、齐齐哈尔39.3亿元、大庆36.3亿元、安达和肇东32.2亿元。按新创造工业增加值大小排序依次为大庆20.3亿元、哈尔滨17.1亿元、齐齐哈尔6.6亿元、安达和肇东3.3亿元。按引进省外、国外投资额大小排序依次为大庆15.1亿元、齐齐哈尔13.9亿元、安达和肇东13.8亿元、哈尔滨4.1亿元。 东部煤电化基地被国家列为全国7个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大小兴安岭生态经济功能区生态恢复和经济转型步伐加快;沿边开放带建设成效显著。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228.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1%。其中,铁路917.8亿吨公里,增长2.1%;公路252.1亿吨公里,增长10.8%;水运21.2亿吨公里,增长6.0%;航空0.6亿吨公里,增长21.3%;管道36.5亿吨公里,增长9.0%。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504.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铁路192.5亿人公里,增长9.9%;公路280.6亿人公里,增长10.3%;水运0.3亿人公里,增长3.2%;航空31.2亿人公里,增长19.1%。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08.3万辆,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私人汽车65.6万辆,增长31.5%。民用轿车保有量33.6万辆,增长16.3%,其中私人轿车22.3万辆,增长23.2%。 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73.7亿元,增长15.7%;邮政业务总量26.6亿元,增长12.1%。年末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42690公里。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017.8万门,增长2.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81.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805.5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7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66.6万户,增长11.9%。全省电话普及率为61.5%,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络用户108.8万户;宽带接入户176.1万户,增长43.4%。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30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1亿元,增长25.2%。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193.9万人次,增长16.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11.7亿元,增长23.7%;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06.4万人次,增长29.5%,创造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9亿美元,增长44.6%。 九、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79.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86.6亿元,增长21.5%。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完成103.2亿元,增长21.4%;营业税73.2亿元,增长23.0%;企业所得税23.5亿元,增长26.9%。地方财政支出10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68.5亿元,增长22.9%,医疗卫生、教育、农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29.9%、25.5%、24.0%和22.9%。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23.4亿元,比年初增加801.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70.3亿元,增加229.9亿元;储蓄存款余额4373.6亿元,增加294.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71.9亿元,比年初增加324.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136.4亿元,增加60.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552.7亿元,增加182.5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97.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