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继续解放思想,奋力攻坚克难,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33.1%;第二产业增加值107.7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105.9亿元,增长19.4%。按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4298元,比上年增长27.1%。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2.4:40.5:37.1调整为26.4:37.1:36.5。2008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3%,第二产业贡献率为24.1%,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4.6%。 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9亿元,增长30.4%。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4亿元;公共安全支出3.4亿元;教育支出11.7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1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0.7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上年较高的基础上有所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9,涨幅比去年全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4.1%;居住类价格上涨8.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8.3%;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了1.8%和1.5%。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2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23.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5%以内,低于省定目标0.65个百分点;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646个,完成年计划的143.6%;创建充分就业社区81个,完成年计划的105.2%;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100%;劳务输出56.42万人次,完成年计划的112.8%;其中农村劳动力输出46.1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15.3%;境外就业3315人,完成年计划的110.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9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15.6%。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47.9%。其中农业产值81.8亿元,同比增长67.2%;畜牧业产值53.0亿元,同比增长29.3%;渔业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37.3%;林业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14.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6.8%。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12.4万吨,同比增长70.0%, 其中玉米产量179.8万吨,同比增长75.0%;水稻产量76.4万吨,同比增长24.9%。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4.7万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8.2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3.2万公顷。畜牧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肉类总产量23.7万吨,下降4.1%;禽蛋产量9.9万吨,同比增长106.3%;牛奶产量21.7万吨,同比增长15.4%。 农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08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65家,同比增长21.7%,加工产品共有17系列710个。全市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150万吨,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50%。粮食加工量达120万吨,同比增长93%。到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70亿元,实现利税7.5亿元。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7亿元,新建农业科技园区20个、扩建农业科技园区24个。截止目前,全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到72个。全市庭院经济发展农户达到20.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5%,户均收入达1260元。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启动省、市、县、乡推进村119个。共争取省新农村建设启动资金2000万元,省市帮扶部门投入帮扶资金1640万元。各级推进村围绕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共规划项目432个,共完成投资19.33亿元。 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3个,有机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174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20万亩。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水平。全市全口径工业完成增加值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1.7%,比上年提升35.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6亿元,比上年增长40.6%。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43.2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其中重工业为99.1%,轻工业为97.8%。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和股份制企业分别为83.9%、100.6%和97.9%。 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民营企业181户,比上年末增加44户,实现工业增加值2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5%,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1亿元,比上年增长61.4%。 投资规模扩张拉动建筑业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24万平方米,是上年水平的36%。 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亿元,同比增长42.5%。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61.5亿元,同比增长32.05%;农村投资完成92.6亿元,同比增长70.20%;房地产投资完成7.90亿元,同比增长5.10%。 投资规模扩大,大项目强劲支撑作用继续显现。2008年全市5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为352个,比上年增加44个,同比增长14.28%,完成投资252.25亿元,同比增长51.96%;100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293个,比上年增加61个,完成投资248.28亿元,同比增长54.23%。 国内贸易 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21.5亿元;零售业零售额82.0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6亿元。按销售地区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7.1亿元,增长20.1%;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4.6亿元,增长21.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2.4亿元,增长17.6%。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500万美元,同比增长56.7%。其中进口1083万美元,同比增长3.8%;出口9417万美元,同比增长66.5%。全市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