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5年,全市公路改善大中修线路里程210.3公里,其中洮北区辖区内完成43.1公里,大安市境内完成20.17公里,通榆县境内完成45.0公里,洮南市境内完成65.9公里,镇赉县境内完成36.1公里。 “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全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7公里。其中,洮北区418公里,洮南市134公里,大安市297公里,通榆县284公里,镇赉县393公里。 公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566万吨,货运周转量32618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644万人,客运周转量34803万人公里。 年末全市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7381公里,增长5.0%。程控、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7.7万门。全市公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1.5万户。公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5.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5.8万户,短信业务总量达到1.28亿条(不含联通)。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730万元,比上年下降8.23%,发送函件267万件,特快专递12万件。 加大了生态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围绕“湿地风光、鹤乡白城”主题,突出“草原风光、湿地风景、民族风情、风电景观”特点,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白城向海自然保护区特种邮票首发式暨鹤乡湿地文化旅游节”。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5家,旅行社8家,AAAA级景区2家,AAA级景区1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万人次,同比增长9.0%,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7.0%。 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0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8.28亿元,比年初增加19.5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5.54亿元,比年初下降0.5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4亿元,增加13.81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6.12亿元,比年初增加4.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2.5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2.69元。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32.11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保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21989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556万元,比上年增长8.4%;人身险保费收入21433万元,下降10.3%。财产险赔款金额3083万元,增长15.0%;人身险给付金额8045万元,下降17.3%。 全市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研究开发成果喜人。全年共规划实施了211项科技项目。争取到国家、省各类项目113项。其中,工业科技开发项目82项,农业科技开发项目117项,社会发展项目12项。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41项。 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科技示范园区工作取得新突破。2005年底,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户,认定科技型企业41户。其中:省级认定科技型企业21户,市级认定科技型企业20户。全年共建设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科技大院18个,其中:新建4个科技专家大院,新建科技示范园区14个。 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当年招生1445人,年末共有在校学生2982人,毕业680人;中等职业学校当年招生3454人,在校学生7490人。 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普通初中招生20952人,在校初中学生72852人,毕业26267人;普通高中当年招生11546人,在校高中学生31888人,毕业生8149人;小学当年招生19902人,在校学生132166人,毕业生2321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913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升学率98.6%。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档案事业成绩斐然。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6个。全市现有广播节目5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9.68%;全市电视节目5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7%,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68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13个,其中医院42个,卫生防疫机构10个,妇幼保健站(所)6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490张,比上年下降1.1%,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6013张,下降1.2%。全市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419人,每万人拥有医生20.8人,拥有医院床位30.1张。 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群众体育丰富多彩。年内,对市体育运动中心原有的体育设施进行了改建、改造和进一步完善。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达6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1.5%。 竞技体育成绩显著。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45枚金牌、30枚银牌和47枚铜牌。年内,全市6所业余体校,共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31人。 环境保护和治理 大气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均值为0.153毫克/标立方米,好于去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级声级为51.6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级声级为66.9分贝,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56.5平方公里。水环境治理状况良好,辖区内地表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三类水体功能区的要求。 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活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280人次,检查企业446户,列入市、县级挂牌督办的20户,分别进行限期整改、关停、搬迁和取缔;蓝天工程取得新进展,对市区二环路以里及其外延500米的六个主要道路出入口的31户烟尘污染源进行整治。年内,已有27户完成了烟尘治理任务,占总数的87.1%。取缔污染严重的旧锅炉3台,拆掉大小烟囱2个,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8万平方米,减少烟尘排放量22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0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部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限额以内,市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1.87万公顷,占辖区面积比重达到12.36%,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框架体系进一步巩固。 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公用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5%。全市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83%,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9平方米。年内完成了阳光嘉园等11处小区环境建设,面积5.5万平方米;铺设污水管线14.7公里,新建和改造给水管线14公里,铺设雨水管线2万延长米,安装路灯825基杆,27条街路栽植各种树木2.5万株;全市自来水日综合生产能力15.6万立方米,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4318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1368万立方米。家庭燃气用户7.9万户,年末城市居民家庭燃气气化率69.71%。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9.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