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全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743公里。其中,洮北区428公里,洮南市264公里,大安市296公里,通榆县277公里,镇赉县478公里。 公路运输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511万吨,货运周转量28095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601万人,客运周转量30483万人公里。 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年末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7055公里,增长28.5%。程控、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3.19万门。全市公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5.96万户。公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8.8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12万户,短信业务总量达到485.4万条(不含联通)。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294.1万元,比上年下降1.8%,发送函件496.4万件,特快专递10.35万件,同比增长19.4%。 加大了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围绕白城湿地生态、民族风情等特色,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白城第五届生态旅游节及第三届文化节。通榆县举办了向海生态旅游节、“杏花”节,镇赉县举办了“民族民俗”节。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4家,旅行社7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2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实现旅游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11.3%。 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200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8.64亿元,比年初增加13.9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14亿元,比年初下降1.4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0.1亿元,增长10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1.97亿元,比年初增长2.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3.2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7.47亿元。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19.85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保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29028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25万元,增长0.1%;人身险保费收入23903万元,增长24.5%。财产险赔款金额2682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9725万元。 全市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综合实力增强。至年末,全市企事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1518人,比上年下降2.3%,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21人,比上年增长56.4%;中级职称人员17215人,比上年增长15.1%。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共规划实施了148项科技项目。争取到国家、省各类项目75项。其中,工业科技开发项目27项,农业科技开发项目33项,社会发展项目15项。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32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7项。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 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科技示范园区工作取得新突破。2004年底,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户,民营科技企业74户。认定科技型企业16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户,民营科技企业14户;全年共建设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科技大院22个,其中新建8个科技专家大院,新建科技示范园区14个,同比增长29%。 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当年招生1259人,年末共有在校学生3240人,毕业376人;中等职业学校当年招生2304人,在校学生7190人。 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普通初中招生23786人,在校初中学生78150人,毕业25874人;普通高中当年招生11435人。在校高中学生28855人,毕业生6779人;小学当年招生21662人,在校学生135585人,毕业生2654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44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小学生升学率100%。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档案事业成绩斐然。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6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6个。全市现有广播节目5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9.24%;全市电视节目5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3%,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4.55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12个,其中医院54个,卫生防疫机构10个,妇幼保健所(站)6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560张,比上年增长2.0%,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6089张,增长2.1%。全市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745人,每万人拥有医生21.6人,拥有医院床位30.3张。 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群众体育丰富多彩。年内,对市体育运动中心原有的体育设施进行了改建、改造和进一步完善,在市民广场兴建了群众体育健身广场。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达6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1.5%。 竞技体育成绩显著。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41枚金牌、16枚银牌和21枚铜牌。年内,全市6所业余体校共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31人。 全年电脑体育彩票共销售1685万元,获彩票公益金近百万元,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和参加国内大型比赛提供了资金保障。 环境保护和治理 大气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等主要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0%,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内。烟尘控制区34个,烟尘控制面积66.2平方公里。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级声级为51.8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级声级为67.5分贝,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内。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56.5平方公里。水环境治理状况良好,辖区内地表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三类水体功能区的要求。 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活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880人次,检查企业546户,列入市、县级挂牌督办的15户,取缔关闭“十五小”企业5户;蓝天工程取得新进展,对市区二环路以里及其外延500米的六个主要道路出入口的80户烟尘污染源进行整治。年内,已有138户完成了烟尘治理任务,占总数的96%。取缔污染严重的旧锅炉63台,拆掉大小烟囱57个,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减少烟尘排放量180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60万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部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限额以内,市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1.87万公顷,占辖区面积比重达到12.36%,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框架体系进一步巩固。 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进展顺利。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14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全市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16%,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9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