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5 白城市统计局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广泛掀起二次创业热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综合

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白城市生产总值13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由上年的6152元增加到6819元,比上年增长11.1%。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2.0亿元,比上年下降3.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9亿元,同比增长26.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5.3亿元,同比增长18.0%。全市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3:33.2:31.5调整到30.6:36.4:33.0。

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提高。全市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04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4.11亿元,增长16.0%。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5.2%、11.2%和20.8%。全年财政支出25.3亿元,增长26.2%。企业挖潜技改资金、文体广播事业费、教育支出增幅分别为13.8%、2.9%和17.7%。

市场价格水平有所上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5.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5.2%,烟酒及用品价格上升10.1%,衣着类价格下降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3.2%,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4.3%。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6%。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03万个,增长11.7%。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14万人,增长18.3%。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77.4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43.92万人,第二产业5.86万人,第三产业27.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白城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农业的抗灾能力不强,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工业缺少新的增长点,项目的建设力度不够;国企改革不够深入,不到位,企业活力不足;扩大就业的任务依然很重等等。

农业

2004年,全市虽然遭受了百年不遇特大旱灾,但由于市委、市政府采取了“抗灾保粮、抗灾保畜、抗灾保林、抗灾保收”等一系列抗灾措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9亿元,比上年下降18.5%。其中农业产值31.2亿元,同比下降34.7%;畜牧业产值35.4亿元,同比下降4.9%;渔业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33.3%;林业产值1.6亿元,同比下降14.8%。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5.4万公顷,其中玉米、小麦、水稻、大豆种植面积达到35.5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5.1%,占全年粮食作物的78.2%。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5.0万吨,比上年下降35.9%。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22.1万吨,增长5.2%;奶类产量8.2万吨,增长51.9%。

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截止到2004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786个,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14个,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12个。带动农产品种植基地585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5.8%,建成肉牛、奶牛、羊、鸡、鹅等基地114个,畜禽饲养总量3600万(头、只),带动农户15.5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0.2%,农业产业化实现收入28亿元,利税3.8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1.1%。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市全口径工业完成增加值35.1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4亿元,增长15.8%。

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汽车配套、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四大重点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03亿元,增长15.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3.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9%。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其中重工业为99.0%,轻工业为95.8%;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和股份制企业分别为95.77%、99.2%和97.2%。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企业利润大幅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5.1亿元,增长6.3%。其中实现利润2.2亿元,增长10.0%;实现税金2.9亿元,增长3.6%。

投资规模扩张拉动建筑业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8亿元,比上年增长9.2%。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9.4万平方米,全年竣工房屋面积21.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坚持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5.5亿元,增长16.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8.1亿元,增长0.7%;房地产投资完成2.5亿元,下降19.8%;其他投资完成6.9亿元,增长7.7%。

新开工项目增加,投资规模扩大。全年50万元以上投资施工项目340个。基本建设施工项目27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49个,新增固定资产14.1亿元;更新改造项目7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0个,新增固定资产4.7亿元。

国内贸易

2004年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0.3亿元,增长16.5%;餐饮业零售额5.4亿元,增长11.4%。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零售额44.3亿元,增长17.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1.4亿元,增长13.8%。全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全市共有各类市场121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24个,消费品市场71个,生产要素市场2个,农村大集24个。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41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2.0%。其中进口402.8万美元,下降76.7%;出口2011.5万美元,增长47.3%。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仍占主体,出口增长加快。全年一般贸易出口1953万美元,增长62.9%,占全市外贸出口的比重为97.1%。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628项,实际到位域外资金45.01亿元,同比增长9.5%。全年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59万美元,实际到位101万美元。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邮电业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增加值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2004年,全市公路改善大中修线路里程155.5公里,其中洮北区辖区内完成16.6公里,大安市境内完成12.7公里,通榆县境内完成96.7公里,洮南市境内完成29.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