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松原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全市经济发展这个大局,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民生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国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松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完成607.3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9亿元,同比下降1.7%;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9.49亿元,同比增长25.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8.7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2007年,随着GDP总量的上升,我市人均GDP达到了21710元,突破2万元大关,同比净增4103元,增长23.3%。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8:56.5:20.7调整为18:58:24。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GDP的第二主力。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5.2%,涨幅高与上年2.8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五升三降"。其中,食品上涨1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1.0%;居住上涨5.9%;衣着上涨5.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1%;交通和通讯下降0.4%;烟酒及用品下降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6.5%。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60亿元大关,达到了65.1亿元,同比增长43.1%;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23.1%。财政支出完成55.2亿元,同比增长19%。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大,分别增长58.8%、66.6%和209.1%。 税收创历史新高。国税组织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44.9%,国税收入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地税组织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42.3%。地税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 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全年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2.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397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7.4万人。2007年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9%,完成劳务输出44.8万人。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09.1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65.2亿元;林业增加值1.38亿元;牧业增加值38.9亿元;渔业增加值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1亿元。 农业发展稳中有降。粮食播种面积 66.8万公顷,受干旱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429.6 万吨,同比下降33 %。其中玉米产量309.3万吨,下降35.7%;水稻产量79.5万吨,增长5.2%。 林业建设成效显著。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62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0%。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猪出栏数量达到235万头,同比增长6.3%;牛出栏数量达到53.4万头,同比增长12.8%;羊出栏数量达到155.4万只,同比增长13.1%;家禽出栏数量达到7566万只,同比增长52.0%。肉类总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13.3%;奶类产量6.7万吨,同比增长55.8%。 渔业规模继续扩大。水产品产量3.1万吨,同比增长3.3 %。其中,养殖业产量2.5万吨,增长27.8%;捕捞产量5836万吨,下降43.5%。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已达到700个,新农村试点村镇97个,新农村建设完成投资70532万元。已建成“种、养、加”为主的专业村14个,专业屯27个。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试点村镇新上基础设施项目86个,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03亿元。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进展快。试点村镇新上社会公益事业项目97个,总投资2037万元。农作物布局向优质、高产、特色方向发展。全市出现了高产粮食作物增加,特色品种增多,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的良好态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数达到195个。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29.1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机械45.2万千瓦。拖拉机17.7万台,大中型拖拉机1.5万台;小型拖拉机16.2万台,其中,小四轮15.2万台。全市农村用电量36922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9.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工业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实现544.2亿元,同比增长31.2%;实现工业增加值295.8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8.7%,向上拉动全市经济近10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第三位;全年实现利润110亿元,增长2%,跃居全省第二位。 主导产业作用突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石油开采、农副产品加工、石油加工、木材加工和化学原料加工五大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比重达90%以上。全市支柱行业石油开采业实现增加值243.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2.2%,同比增长11.1%;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4.2亿元,同比增长79.4%;木材加工等行业实现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127.5%;生化制药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012万元,同比增长135.4%;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108.2%。 产品产量增多降少。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部分产品增幅较大。 建筑业增长较快。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8亿元 ,同比增长121.8 %。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量大速度快。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85.47亿元,同比增长48.4%,总量稳居全省第三,增速居全省第四。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21亿元,同比增长29.3%;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05.06亿元,同比增长154.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17亿元,同比增长56.2%;农户投资完成12.03亿元,同比下降4.0%。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为268.3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9.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42.07亿元,同比增长63.8%。 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市工业项目投资为243.44亿元,同比增长52.4%,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5.2%,是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力军。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在假日消费带动下,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实现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65.8亿元,同比增长26.9%,高出全省平均增速7.6个百分点,同比增幅提高2.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一位。 |